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聖道的力量

聖道的力量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聖道的力量來自那裏呢?它來自聖者對三寶的信心,煩惱的斷除,惡業的淨化,以及培育以上的善根。五力是由五根的增長所生的力量,它維持修行,加強並成就道業而達到解脫。一個行者若有貪,或嗔,或癡,他的善根不會鞏固,不會有足夠的力量。在修道的進度上,將會障礙重重。

佛說:「諸比丘,有五力,何等爲五?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龍藏.雜阿含]卷二十六,一零六頁。)又說:「何等爲信力?于如來所起信心,深入堅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余同法,所不能壞,是名信力。何等爲精進力,謂四正斷。何等爲念力?謂四念處如上說。何等爲定力?謂四禅如上說。」([龍藏.雜阿含]卷二十六,一一三頁。)佛說:「聲聞(成就)五種學力,如來成就十種智力。」([雜阿含685經])因此我們都要具足這些力量。

信的力量

在[相應部4.22]裏記載尊者三彌提遇到魔王的故事:「尊者三彌提,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複次,尊者三彌提于獨坐靜觀、作如是思念:「我師乃應供者、正等覺者,我實得大利益!我于善說之律與法出家,我實得大利益。我同梵行者,諸善人之持戒者,我實得大利益。」複次,惡魔波旬知尊者三彌提心之所念,來詣尊者三彌提住處,于尊者三彌提之不遠處,作大恐怖聲,宛如大地破裂。時,尊者三彌提,知此乃惡魔波旬,以偈語惡魔波旬曰:
我依于信仰,由家而出家
正念與智慧,于我眼目醒
我心乃澄靜,若隨所意欲
將爲何狀態,令我無恐怖

時,惡魔波旬苦惱以:「三彌提比丘已知我。」萎身隱沒于其處。」魔王都害怕尊者三彌提對三寶的信心,令尊者三彌提無有恐怖,這是信的力量。

勤的力量

在[相應部4.23]裏記載退轉六次的尊者瞿低迦,死時遇到魔王遍尋其識的故事:「時,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得一時之心解脫。時,尊者瞿低迦退轉其一時之心解脫。複次,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得一時之心解脫。尊者瞿低迦又退轉其一時之心解脫。如是三次…乃至五次….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得一時之心解脫。尊者瞿低迦六次退轉其一時之心解脫。尊者瞿低迦七次不放逸、虔誠、精進而住,得一時之心解脫。一時,尊者瞿低迦作如是思念:「我至六次退轉一時之心解脫,我甯可將執劍(自殺)!」時,惡魔波旬知尊者瞿低迦心之所念,詣于世尊處。詣已以偈語世尊:
輝耀神通譽,大雄大智慧,
離諸怖畏者,禮奉卿足下,
大雄之勝死,卿弟子想死,
以死是期望,光明主止此,
世尊喜于教,卿之弟子者(指瞿低迦),
如何未達證,有學而爲死。

其時,尊者瞿低迦執劍(自殺)。

時,世尊知是惡魔波旬,以偈語惡魔波旬曰:
不欲于此生,大雄乃如是,
拔除渴愛根,瞿低迦涅盤。

時,世尊呼諸比丘:「諸比丘!我等今往伊師耆利山麓之黑曜岩,良家之子瞿
低迦于彼執劍(自殺)。」

「唯然!世尊。」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

時,世尊與衆多比丘俱,到伊師耆利山麓之黑曜岩。世尊由遠處見尊者瞿低
迦,于床上抱肩仰臥(頭向北,面向西之師子臥。)。

其時,又見蒙胧如煙霧,行往東方、行往西方、行往南方、行往北方、行于上方、行往下方,行往四維。

時,世尊呼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見蒙胧如煙者,行往東方、行往西方、行往南方、行往北方、行往上方、行往下方、行往四維者否?」

「世尊!誠如所說。」

「諸比丘!此(乃)惡魔波旬,以求良家子瞿低迦之識。」

(諸比丘問:)「良家子瞿低迦之識,住何處耶?」

「然則!諸比丘!良家子瞿低迦之識已般涅盤而無住處。」

時,惡魔波旬取耶慮瓦樹之黃色箜篌來詣世尊處!詣已,以偈白世尊曰:
我求于上下,乃至于四維,
四方及八方,不見瞿低迦,往于何處耶?

(世尊:)志堅英雄者,常樂于禅思,
日夜從于道,無願于此生,
打破死魔軍,不行于再生,
拔除渴愛根,瞿低迦涅盤。
破敗于彼悲,小脅落箜篌,
悲怆之夜叉(指惡魔波旬),以沒于此處。」這是精進的力量。誓死不顧,只求涅盤。

念的力量

在[相應部12.10]裏記載釋迦牟尼瞿昙還是菩薩時,依正念思維:「諸比丘!我于正覺前,末成正覺,爲菩薩時,正念而生如是思念:「此世間實陷于苦:生、老、衰、殁、再生,然又不知此苦之出離,不知老死之[出離]。何時能知此苦之出離、老死之出離耶?」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老死?緣何而有老死耶?」諸比丘! 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緣生而有老死。」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生?緣何而有生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有故有生,緣有而有生。」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有?緣何而有有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取故而有有,緣取而有有。」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取?緣何而有取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維與慧生知解:「有愛故而有取,緣愛而有取。」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愛?緣何而有愛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受故而有愛,緣受而有愛。」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受?緣何而有受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觸故而有受,緣觸而有受。」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觸?緣何而有觸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六處故而有觸,緣六處而有觸。」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六處?緣何而有六處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名色故有六處,緣名色而有六處。」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名色?緣何而有名色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識故有名色,緣識而有名色。」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識?緣何而有識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行故有識,緣行而有識。」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故而有行?緣何而有行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無明故有行、緣無明而有行。」

如是,緣無明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死,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諸比丘!「是集也,是集也。」于是我聞前所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老死?何滅乃老死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生故無老死,生滅乃老死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生?何滅乃生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有故無生、有滅乃生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有?何滅乃有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取故無有,取滅乃有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取?何滅乃取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愛故無取,愛滅乃取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愛?何滅乃愛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受故無愛,受滅乃愛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受?何滅乃受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觸故無受,觸滅乃受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觸?何滅乃觸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六處故無觸,六處滅乃觸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六處?何滅乃六處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名色故無六處,名色滅而六處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名色?何滅乃名色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識故無名色,識滅乃名色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識?何滅乃識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行故無識,行滅乃識滅。」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行?何滅乃行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無明故無行,無明滅乃行滅。」

如是,無明滅乃行滅、行滅乃識滅、識滅乃名色滅、名色滅而六處滅、六處滅乃觸滅、觸滅乃受滅、受滅乃愛滅、愛滅乃取滅、取滅乃有滅、有滅乃生滅、生滅乃老死滅,如是此是全苦蘊之滅。

諸比丘!「是滅也,是滅也。」于是我聞前所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這圓滿的正念與正思惟的力量,不止能解除自己輪回的苦,也幫助解除無量衆生輪回的苦。

在[相應部9.13]裏記載衆多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裏,住于放逸,諸根不制禦,林中之天神警惕他們說:

「往昔瞿昙之,弟子比丘等,
安樂而其住,心無求乞食,
心無求而住,知世之無常,
彼等苦惱盡,如今比丘等,
以惡向自己,如村長于村,
心爲他富奪,餐食而寢臥,
于僧不合掌,此有人禮我,
然而被遺棄,無主之人衆,
猶如諸死屍,我對放逸者,
其衆人以語,于不住放逸,人人我歸依。

其時,彼等諸比丘依天神之警覺而驚起。」

在[相應部10.4]裏記載摩尼跋陀夜叉贊歎世尊正念人之幸福與安樂:

「時,摩尼跋陀夜叉來詣世尊處。詣己,于世尊處說此偈曰:
常于正念人幸福,以持正念得安樂,
正念明日猶言祥,彼解脫一切憤怒。」

[世尊:] 常于正念人幸福,以持正念得安樂,
正念明日猶吉祥,然彼不解一切怒,
是心日夜樂不害,以慈悲一切有情,于彼無有任何怒。」

定的力量

在[相應部2.12]裏記載 (毘紐天子:學不放逸)同[雜阿含經.卷四.一一](大正藏二.三五八b):

「立于一面之毘紐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奉侍于善逝((專一以明智,具念入禅定,如草叢走獸,無蚊平安行。)
),順從瞿昙教,學不放逸人,實是幸福焉。
世尊呼曰:毘紐!
從我所說教,學句入禅定,始終不放逸,不入死魔領(域)。」唯有常修定,定慧俱修,始終不放逸,方才不入死魔之領域。這是定的力量。

在[相應部9.6]裏記載尊者阿那律俗家之妻,生在三十三天名叫阇利仁,教他發願生于忉利天,以享受天樂:

「三十三天天神之阇利仁,來詣尊者阿那律處。詣已以偈語阿那律曰:
請卿來此住,具一切愛欲,
以發起志願,生于忉利天,
而嘗天妃擁,圍繞耀光輝。

[阿那律:] 滯著有身見,天女等之禍,
天女之所得,人人亦成禍。

[阇利仁:] 爲世所稱贊,忉利天住家,
不見歡喜園,非知快樂事。

[阿那律] 愚者汝不知,佛之所宣說,
一切行無常,皆爲生滅性。
生者而又滅,此等之寂靜,
始是真快樂,阇利仁天界。
我無受住家,越過此輪回,從今無他生。」唯有堅定心念,始終不放逸,方才不欲所染,這是定的力量。

慧的力量

在[相應部.比丘尼相應5.9]裏:「惡魔波旬欲令世羅比丘尼生恐怖,毛發豎立,以棄禅定,以偈語世羅比丘尼曰:
誰作此身體,作者于何處,
何處生身體,何處身體滅。

時,世羅比丘尼生如是思惟:「唱此偈者是人?非人耶?」

時,世羅比丘尼,生如是思惟:「此惡魔波旬欲令我生恐怖,毛發豎立,以棄禅定,而唱此偈!」

時,世羅比丘尼知是惡魔波旬,以偈答惡魔波旬曰:
此身非自作,亦非于他作,
依于因而生,依于因而滅,
猶如諸種子,移植于田園,
地味及溫味,依二萌芽出,
是五蘊四大,及此等六處,
依于因而生,因壞即消滅。」這身體非自作,亦非他作,乃因緣所生,依于因緣而滅,只是五蘊四大和六處而已,這是慧的力量。

同樣的情況,在[相應部.比丘尼相應5.10]裏:「惡魔波旬欲令金剛比丘尼生恐怖,毛發豎立,以棄禅定,而詣金剛比丘尼處。詣已,以偈謂金剛比丘尼曰:
誰作此衆生,作者于何處,
何處生衆生,何處衆生滅。

時,金剛比丘尼生如是思惟:「唱此偈者是人?非人耶?」

時,金剛比丘尼生如是思惟:「此惡魔波旬欲令我生恐怖,毛發豎立,以棄禅定,而唱此偈。」

時,金剛比丘尼知是惡魔波旬,以偈答惡魔波旬曰:
汝何言衆生,汝行于魔見,
此唯聚諸行,衆生不可得,
猶如諸支集,而起車之名,
因于有五蘊,而有衆生名,
有起是苦惱,停滅且苦惱,
苦惱外不生,苦惱外不滅。」

因于慧力得見無有衆生,只得緣聚的五蘊,這是慧的力量。

在[相應部.因緣相應12.11]裏佛說:「諸比丘!有此等四食,使有情或衆生存住,攝受爲生。四食者何?一是或麤、或細之搏食,二是觸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識食。諸比丘!此等四食使有情或衆生存住,攝受爲生。

諸比丘!此等四食,以何爲因、以何爲集、以何爲生、以何爲起耶?此等四食乃以愛爲因、以愛爲集、以愛爲生、以愛爲起。

諸比丘!此愛以何爲因、以何爲集、以何爲生、以何爲起耶?愛乃以受爲因、以受爲集、以受爲生、以受爲起。

諸比丘!此受以何爲因、以何爲集、以何爲生、以何爲起耶?受乃以觸爲因、以觸爲集、以觸爲生、以觸爲起。

諸比丘!此觸以何爲因、以何爲集、以何爲生、以何爲起耶?觸乃以六處爲因、以六處爲集、以六處爲生、以六處爲起。

諸比丘!此六處以何爲因、以何爲集、以何爲生、以何爲起耶?六處乃以名色爲因、以名色爲集、以名色爲生、以名色爲起。
諸比丘!此名色以何爲因、以何爲集、以何爲生、以何爲起耶?名色乃以識爲因、以識爲集、以識爲生、以識爲起。

諸比丘!此識以何爲因、以何爲集、以何爲生、以何爲起耶?識乃以行爲因、以行爲集、以行爲生、以行爲起。

諸比丘!此行以何爲因、以何爲集、以何爲生、以何爲起耶?行乃以無明爲因、以無明爲集、以無明爲生、以無明爲起。

諸比丘!如是,緣無明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死,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無明之無余,離貪滅、乃行滅、行滅乃識滅、識滅乃名色滅、名色滅而六處滅、六處滅乃觸滅、觸滅乃受滅、受滅乃愛滅、愛滅乃取滅、取滅乃有滅、有滅乃生滅、生滅乃老死滅,如是,此是全苦蘊滅。」由澈底了知四食,我們才能知道有情或衆生存住以及攝受爲生的條件,對這些存住以及攝受爲生的條件的離貪、乃行滅、行滅乃識滅、識滅乃名色滅、名色滅而六處滅、六處滅乃觸滅、觸滅乃受滅、受滅乃愛滅、愛滅乃取滅、取滅乃有滅、有滅乃生滅、生滅乃老死滅,如是,此是全苦蘊滅。這是慧的力量。

佛說:「愚者雖終生,與智者親近,仍不悟法味,如匙不知味。」([南傳法句經新譯]) 佛又說:「猶如大海只有一味,即是鹹味;他的聖弟子在佛的法中也只有一味,即是解脫味。」這只有靠修行聖道才能到達。在[增支部3.32]裏佛說:「這,比丘們!這真實是寂靜,這是最高的,這是諸行的止息,諸界生的舍棄,貪愛的漸次息滅,出離,滅盡。」解脫靠智慧,沒慧沒解脫,能達到解脫才能才能嘗到解脫味,那是清淨之味。這是慧的力量。

在[律藏]的[附隨](12.2)裏佛說:「戒是爲了防護,防護是爲了免于後悔,免于後悔是爲了喜悅,喜悅是爲了輕安,輕安是爲了心靜,心靜是爲了心樂,心樂是爲了心定,心定是爲了正知見,正知見是爲了厭離,厭離是爲了不愛染,不愛染是爲了解脫,解脫是爲了解脫知見,解脫知見是爲了完全無取無系縛。」「以何者爲達業滅盡之道?此乃八支聖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諸比丘!此者稱爲達業滅盡之道。」([相應部]第五新舊品)要達到業滅盡之道,那即是苦的滅盡之道,這只有八支聖道。依修習止觀,觀照生滅的五蘊與業,只是因緣連系的精神(心理,或名法)與物質(物理,或色法)的現象,佛說在這聖道上,並無造業者與受報者,只有業在運作而已。這是慧的力量。

在[相應部.因緣相應12.19]裏佛指出凡夫與賢者的差別:「諸比丘!唯愚夫被無明所覆、渴愛所系以生此身。在愚夫不斷無明、不盡渴愛。所以者何?諸比丘!愚夫不行梵行,實乃不行苦之滅。然而,愚夫身壞命終後,還再生身;彼生身故,則不得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所以我說由苦不能解脫。

諸比丘!唯賢者,被無明所覆、渴愛所系以生此身。然而,有賢者斷彼無明、盡其渴愛。所以者何?諸比丘!賢者行梵行,實乃行苦之滅。然而,賢者身壞[命終後],不再生身。彼不生身故,則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所以我說由苦而解脫也。」這個差別就在于善根。



法增比丘, 台灣台北,28/12/2010。
願衆生安樂。
歡迎翻印,請先聯絡作者。請勿刪改。
dhammavaro@163.com
http://chinesetheravadabuddhists.community.officelive.com/ 中華南傳上座部佛友協會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earning-buddhism 學習佛法
http://ti-sarana.blogspot.com 皈依三寶
http://buddha-middle-path.blogspot.com/ 佛陀中道
http://buddhist-practice.blogspot.com 修習佛法
http://q.163.com/therabuddhism 南傳佛法論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