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佛陀证得正觉的过程2(巴利原典)

佛陀证得正觉的过程2(巴利原典)

5. 修习安般念圆满四念处,圆满七觉支,至圆满明与解脱

入出息念经

(中部第一一八经 入出息念经Anapanassatisuttam

同《佛说治意经》(大正1.919.)、《杂阿含810经》 (大正2.208.)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于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与甚多善善1证悟之长老弟子共住。即: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大迦叶、尊者大迦旃延、尊者大拘稀罗、尊者大劫宾那、尊者大纯陀、尊者阿那律、尊者离婆多、及尊者阿难,乃至共其它善善证悟之长老弟子。适逢此时,诸长老比丘等,正教授、教诫诸新学比丘。有长老比丘等,教授、教诫十比丘,有长老比丘等,教授、教诫二十比丘。有长老比丘等,教授、教诫三十比丘。有长老比丘等,教授、教诫四十比丘。彼等新学比丘,受诸长老比丘之教授,教诫,渐渐了知殊胜之深妙。此时,恰逢其日是十五布萨日,当自恣,正满月之夜中,世尊为比丘众所围绕,露地而坐。

其时,世尊周见一座默然之比丘众,告诸比丘言:“诸比丘!我精勤于此正行。诸比丘!我心精勤于此正行。是故诸比丘!汝等更为得未得,为到未到,为证未证而以精勤精进。我于四个月后之迦刺底迦月之满月,当归来此舍卫城。”此地方之诸比丘等,闻世尊于四个月后之满月,归来此舍卫城。彼等,此地方之诸比丘,即仰待世尊来舍卫城。而彼等诸长老比丘,即更盛行教授、教诫新学比丘。有长老比丘等,教授、教诫十比丘。有长老比丘等,教授、教诫二十比丘。有长老比丘,教授、教诫三十比丘。有长老比丘等,教授、教诫四十比丘。而彼等新学比丘,受长老比丘等之教授、教诫,渐渐了知殊胜之深妙。时,又恰逢其日,为十五日当布萨,于四个月后之迦刺底迦月之正满月夜,世尊受比丘众所围绕,露地而坐。

其时,世尊周见一座默然之比丘众,告诸比丘言:“诸比丘!此众不饶舌。诸比丘!此众不饶舌。要安立于清净之真谛。诸比丘!此比丘众,诸比丘!此众是应恭敬、尊重、供养合掌之,如是众为世间之福田也。诸比丘!此比丘众,诸比丘!此众,[布施此者]少施亦成果多,多施更多,是如是之众也。诸比丘!此比丘众,诸比丘!此众,如世间之不容易见得如是众也。诸比丘!此比丘众,诸比丘!此众,如为见彼,有持饮料行几由旬之价值,是如是之众也。诸比丘!此比丘众,是如是之类也。诸比丘!此众,是如是之类也。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阿罗汉,漏尽,得究竟,应作所作,舍弃重担,获得已利,遍尽有结,有正慧而解脱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遍尽五下分结,为化生善般涅盘,由彼世界不还者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遍尽三结,以微薄贪、瞋、痴,为一来,有唯一次还来此世间,以尽苦际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遍尽三结,有预流不堕恶趣者,决定者,可趣正觉之比丘。

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四念处,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四正勤,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四神足,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五根,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修习五力,于精进,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七觉支,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八支圣道,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慈,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悲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喜,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舍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诸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不净[],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无常想,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比丘,亦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于此比丘众中,有精进修习入出息念,精进而住之比丘。诸比丘!如是类之诸比丘!亦有在此比丘众中。诸比丘!修习、广修入出息念者,有大果、有大功德。

诸比丘!修习、广修入出息念者,令圆满四念处。修习、广修四念处者,令圆满七觉支。修习、广修七觉支者,令圆满明与解脱。然!诸比丘!如何令修习入出息耶?

如何令广修耶?如何有大果、有大功德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或住森林,或住树下,或住空屋,结跏趺坐,身向正直,令现前树立念。彼实有念而入息、有念而出息。或自长入息而知觉‘我在长入息。’或长出息,而知觉‘我在长出息。’或短入息,而知觉‘我在短入息。’或知觉短出息,而知觉‘我在短出息。’‘我学觉受全身正在入息,’‘我学觉受全身正在出息。’‘我学寂身行正在入息,’‘我学寂身行正在出息。’‘我学觉受喜正在入息,’‘我学觉受喜正在出息。’‘我学觉受乐正在入息,’‘我学觉受乐正在出息。’‘我学觉受心行正在入息,’‘我学觉受心行正在出息。’‘我学寂心行正在入息,’‘我学寂心行正在出息。’‘我学觉受心正在入息,’‘我学觉受心正在出息。’‘我学令心胜喜正在入息,’‘我学令心胜喜正在出息。’‘我学令心定正在入息,’‘我学令心定正在出息。’‘我学令心解脱正在入    息,’‘我学令心解脱正在出息。’‘我学随观无常正在入息,’‘我学随观无常正在出息。’‘我学随观离贪正在入息,’‘我学随观离贪正在出息。’‘我学随观灭正在入息,’‘我学随观灭正在出息。’‘我学随观出离正在入息,’‘我学随观出离正在入息,’‘我学随观出离正在出息。’诸比丘!如是修出入息念,如是广修者,有大果、大功德。

然!诸比丘!如何修习入出息?如何广修而令圆满四念处耶?诸比丘!有时比丘之或正在长入息、觉知‘我长入息。’或正在长出息,觉知‘我长出息。’或正在短入息,觉知‘我短入息。’或正在短出息,觉知‘我短出息。’‘我学觉受全身正在入息。’‘我学觉受全身正在出息。’‘我学令寂身行正在入息。’‘我学令寂身行正在出息。’[如是]身正在随观于身。诸比丘!其时,比丘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诸比丘!我于此诸身中,称为身。即入出息也。是故诸比丘!其时,比丘于身随观身,有精专、有正知、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诸比丘!有时比丘‘我学觉受喜正在入息,’‘我学觉受喜正在出息。’‘我学觉受乐正在入息,’‘我学觉受乐正在出息。’‘我学觉受心行正在入息,’‘我学觉受心行正在出息。’‘我学寂心行正在入息,’‘我学寂心行正在出息。’[如是]于诸受正在随观受。诸比丘!此时,比丘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诸比丘!我于此诸受中,称为受。即对于诸入出息,为善作意也。是故,诸比丘!于诸受正在随观受,其时,比丘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诸比丘!有时,诸比丘‘我学觉受心正在入息,’‘我学觉受心正在出息。’‘我学令心胜喜正在入息,’‘我学令心胜喜正在出息。’‘我学令心定正在入息,’‘我学令心定正在出息。’‘我学令心解脱正在入息,’‘我学令心解脱正在出息。’[如是]于心正在随观心。诸比丘!其时,比丘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诸比丘!我不言失念、不正知者之修习入出息念。是故,诸比丘!于心正在随观心,其时,比丘有精专、有正知、正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诸比丘!有时比丘,‘我学随观无常正在入息,’‘我学随观无常正在出息。’‘我学随观离贪正在…’‘我[]随观灭正在…’‘我[]随观出离正在入息,’‘我学随观出离正在出息。’[如是]于诸法随观诸法。诸比丘!其时,比丘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彼断其贪、忧,以意见此,有善观察。是故,诸比丘!于诸法随观法,其时,比丘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诸比丘!如是修习入出息,如是广修而令圆满四念处。

然!诸比丘!如何修习四念处?如何广修而令圆满七觉支耶?
诸比丘!有时,于比丘之身随观身,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其时,彼念,树立令不失念。诸比丘!有时,比丘之念,令树立不失念者,时,比丘精勤于念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念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念等觉支。

彼正有如是念而住;以慧审察、审思、其法,遍入思惟。诸比丘!有时,比丘有如是念而住。以慧审察、审思其法,遍入思惟者。其时,比丘精进择法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择法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择法等觉支,彼以慧审察、审思其法,为遍入思惟,精进不系着之精进。

诸比丘!有时比丘以慧审察、审思其法,为遍入思惟,不精进系着之精进者,精进等觉支,其时,则比丘于精勤。其时,比丘修习精进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精进等觉支。

以精勤之精进者,不味着而喜生。诸比丘!时,有比丘,以精勤之精进者,若不味着而喜生者,其时,比丘精勤于喜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喜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喜等觉支,为喜意者,身寂、心亦寂。

诸比丘!有时比丘为喜意者、身寂、心亦寂者,其时,比丘精勤于轻安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轻安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经安觉支,则身轻安、愉快者心定。

诸比丘!有时,于比丘身轻安、愉快而心定者,其时,比丘精勤定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定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定等觉支。彼如是善观察定之心。

诸比丘!有时比丘如是善观察心之定。其时,比丘精勤于舍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舍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舍等觉支。

诸比丘!有时于诸受…乃至…于诸法,随观法,有精专、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而住。

其时,彼令念确立而无失念。诸比丘!有时比丘令念之确定而无有失念者,其时,比丘精勤于念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念等觉支,其时,于比丘修习圆满念等觉支,彼正有如是念而住:以慧审察、审思其法,遍入思惟。诸比丘!有时比丘有如是念而住,以慧审察、审思其法,遍入思惟。其时,比丘精勤于择法觉支,其时,比丘修习择法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择法等觉支,彼以慧审察、审思其法,为遍入思惟,以精勤不系着之精进。诸比丘!有时比丘,以慧审察、审思其法,为遍入思惟,以精勤不系着之精进者,其时,比丘精进于精进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精进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精进等觉支,以精勤于精进者,不味着而喜生。诸比丘!有时比丘精勤于精进、不味着而喜生者,其时,比丘精勤于喜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喜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喜等觉支,有喜意者,则身寂、心亦寂。诸比丘!有时比丘,有喜之意而身寂、心亦寂者,其时,比丘精勤于轻安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轻安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经安等觉支,则身轻安、愉快者心定。诸比丘!有时比丘,于身轻安、愉快而心定者,其时,比丘精勤于定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定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圆满定等觉支,彼如是善观察定心。诸比丘!有时比丘,如是善观察心定,其时,比丘精勤于舍等觉支,其时,比丘修习舍等觉支,其时,于比丘修习圆满舍等觉支。诸比丘!如是修习四念处,如是广修习者,令圆满七觉支。

然者,诸比丘,如何修习七觉支,如何广修习者,而令明与解脱圆满。

于此,诸比丘!有比丘由离、由离贪、由离灭,向舍离,以修习念等觉支。

修习择法等觉支…乃至…修习精进等觉支…乃至…修习喜等觉支…乃至…修习轻安等觉支…乃至…修习定等觉支…乃至…由离、由离贪、由离灭、向于舍离,修习舍觉支。诸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如是广修者,圆满明与解脱。”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彼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说。

注:
1.善善云云(abhibbatehi abhibbatehi)以疊之力说译之。

6. 觉悟后,顺逆观十二缘起

自说语1.3
UDANA 1.3法增比丘汉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刚觉悟,住于优楼比螺(Uruvela)的尼连禅(Nerañjara)河畔菩提树(阿豫波罗尼拘律树)下,一次世尊在树荫下坐七日,浸于解脱的喜悦里,七日后,从定中出来,于夜之三更,世尊顺逆观察缘起法。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起了这整堆苦!

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灭了这整堆苦!

为了重申它的重要,世尊以偈说道:
“明了于诸相,婆罗门行者,
精进而专注,击败众魔军,
婆罗门独立,如日天空照。”

7. 甚深的法,难以理解



劝请佛转法轮

SN.6.1
同《增壹阿含19.1经》(大正藏2.593a)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优留毘罗尼连禅河边之阿阇波罗尼俱律陀树下。时,已成等正觉。

时,世尊独坐禅思,而起此思惟。
依我所证得此法,甚深难见、难悟。寂静微妙,超越思念之领域。深妙唯贤者始知。又,此诸人等乐阿赖耶1,喜阿赖耶,跳跃阿赖耶。诸人依于乐阿赖耶,喜阿赖耶,跳跃阿赖耶,而难见此理。此理者,即所谓依缘、缘起是。此理亦难见。此理者,即一切行之止静,一切依之舍离、爱尽、离、灭、涅盘是。我若说法,诸人难了解我所说者,我是应所疲劳而烦扰。

又,此以前未曾有闻之偈,世尊显示:
艰难我所证,今此实难说,败于欲瞋者,难得悟此法。
逆世之常流,微妙而甚深,微细极难见,贪欲之所污。
闇蕴所蔽者,不得见此法。
世尊作如是思惟,即踌躇不说法。

时,梵天沙汉婆提2,犹如有力者之伸屈腕,或屈伸腕顷,如是没于梵天界,现于世尊之前。

时,梵天沙汉婆提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合掌礼敬,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请说法,善逝!请说法,[世间]有不少众生,为眼尘所蔽。彼等不得闻法而衰退。[世间]应有法之了解者。」

梵天沙汉婆提白此言已,更唱此言:
        于摩揭陀国,不净法垢秽3
        依此心思惟,开此甘露门
        依无垢之心,今闻悟此法
        上立山顶岩,如见周诸众
        贤者全眼者,卿起慈悲心
        立法城宫楼,以观沈悲惨
        生老败诸众,请起立英雄
        战立胜利者,无债商队主
        请游此世间,请世尊说法
        必有知解者

时,世尊知梵天之劝请,对众生起哀怜,以佛眼观世间。
世尊依佛眼观世间,见众生眼有蔽多、蔽少,有利根者、钝根者,有善相者、恶相者,有易教者、难教者,其中或有众人见来世罪之怖畏而住。

犹如于莲池之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有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不出水面,沈育于水中。有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出立于水,不为水所湿。如是世尊,依眼观世间,见众生眼有蔽多、蔽少,有利根者、钝根者,有善相者、恶相者,有易教者、难教者,其中或有诸众见来世罪之怖畏而住。

见已,以偈答梵天沙汉婆提:

        为于彼等众,开启甘露门
        有耳之众人,舍离其它信4
        梵天我思惑,不说微妙法
时,梵天沙汉婆提,愿我说法,世尊许允,而礼敬世尊,右绕,于此没其身形。

:
1原文alaya,音作阿耶,有住家、欲望等。今指五欲。生耽(alliyati)五欲,故注释称耶。
2 brahma sahampati原本世尊之弟子,名Sahaka,初修定,生一劫壽之梵天,名梵天沙婆提。
3六師外道之事。
4 指到达涅盘之圣道。

8. 谁能理解甚深的法

《圣求经》

(中部第二十六MN26 Ariyapariyesana Sutta

诸比丘!如是予生是念:“予应先为何人说法?何人迅速得体会此法耶?”诸比丘!如是予又生是念:“彼之阿罗罗迦罗摩Alara Kalama实是贤者,心决定、智者也,长无垢性,然!予当先为阿罗罗迦罗摩说法,彼将迅速得体会此法。”诸比丘!于是有天神,来告予曰:“世尊!阿罗罗迦罗摩既死七日矣!”于是予亦生“阿罗罗迦罗摩既死七日”之知见。诸比丘!如是予生是念:“阿罗罗迦罗摩天性优异,彼若闻此法者即迅速得体会也!”诸比丘!如是予又生次之念:“予应先为于何人说法?何人能迅速得体会此法耶?

诸比丘!如是予生是念:“彼郁多迦罗摩子(Udaka Ramaputta)实是贤者,心决定,智者也,长无垢性,然予当先为郁多迦罗摩子说法,彼能迅速得体会此法。诸比丘!于是有天神来告予曰:“郁多迦罗摩子昨夜死矣!”予亦生“郁多迦罗摩子昨夜死矣!”之知见。诸比丘!如是予生是念:“郁多迦罗摩子天性优异,彼若闻此法者即迅速得体会。”

诸比丘!如是予又生次念:“予应先为何人说法?何人能迅速得体会此法耶?”诸比丘!如是予生是念:“予苦修精进时,彼五比丘对奉事饶益甚多,然予当先为彼五比丘说法。”诸比丘!如是予先为彼五比丘说法。”诸比丘!如是予生是念:“五比丘今在何处耶?”诸比丘!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五比丘住婆罗奈(Bārānasi)仙人住处(Isipatana)之鹿野苑Migadāya

诸比丘!于是予于郁卑罗如意住后,而向婆罗奈行脚。
诸比丘!时有邪命外道名郁婆迦(Upaka),见予行脚于伽耶与菩提树之间,于街道上,于是白予曰:“尊者!卿之诸根清净,皮肤之色皎洁也。尊者“卿为何而出家耶?卿之师是谁?欢受谁之法耶?”诸比丘!予闻是语,以偈答邪命外道郁婆迦曰:

   予一切智者  一切之胜者
   未污一切法  爱尽舍一切
   已得于解脱  自觉谁为师
   予乃无有师  无类可比者
   人天之世界  无有可敌予
   予乃应供者  世之无上师
   唯一正觉者  得清净寂灭
   为转大法轮  以往伽氏城
1
   盲闇之世界  以击甘露鼓

郁婆迦:“尊者!尊者值是无限胜者,是自认者否?”予答:
   若得漏尽者  彼等亦胜者
   以征服恶法  故予是胜者

诸比丘!如是说已,邪命外道郁婆罗曰:“尊者!卿或实有如是。”摇头于傍道而去。

诸比丘!如是予游化而至婆罗奈之仙人住处,于鹿野苑访五比丘。诸比丘!彼等五比丘遥见予来,见而相互约束曰:“兄!!彼之沙门瞿昙来矣,放逸而舍弃精勤,趣于奢侈者,不必与彼问讯,不必起迎,不受取彼之衣钵,但设座,彼若欲者即坐。”然!诸比丘!当予从近时,彼等五比丘即不得自守盟约。或者出迎予而受取衣钵,又或者引予入座,又或者为予准备洗足水,或有於呼予之名,并以“尊者”敬称之。诸比丘!于如是称呼时,予言五比丘曰:“诸比丘!勿以其名称如来,亦勿以尊者之称呼予。诸比丘!如来是应供者正等正觉者也。

诸比丘!注意谛听,已得不死之法,予教之,予说法,汝等如所教,若如是行者,离俗出家修道之善男子不久即得于现法中以自知、自证、自达而住,成就无上梵行之境也。诸比丘!如是说已,五比丘白予言:“尊者瞿昙!卿以彼威仪、彼道、彼苦行,不至越人法--殊胜之最圣智见,而且今放逸,舍弃精勤,趣于奢侈,如何得至越人法--殊胜之最圣智见乎?

诸比丘!闻是语已,予言五比丘曰:“诸比丘!如来非放逸、非舍弃精进、非趣于奢侈。诸比丘!如来是应供者、正等正觉者也。诸比丘!注意谛听,已得不死之法,予教之,予说法,汝等如所教,若如是行,离俗出家之善男子不久即得于现法中以自知、自证、自达而住,成就无上梵行之境也。”诸比丘!五比丘再言予曰:“尊者瞿昙!卿得至彼威仪……特殊最圣智见否?”诸比丘!予再言五比丘曰:“诸比丘!如来非放逸……以完成无上梵行,于现法中得至自知、自证、自达而住。”诸比丘!五比丘三度向予曰:“尊者瞿昙!卿得至彼威仪……殊胜之最胜知见否?”诸比丘!闻是语已,予言五比丘曰:“诸比丘!汝等果由今于先知见予有如是光耀耶?”彼等应诺曰:“否也!尊者!”予曰:“诸比丘!如来是应供者、正等正觉者。诸比丘注意谛听,已得不死之法,予教之,予说法,汝等如所教,若如是行,离俗出家不久,善男子即得于现法中以自知、自证、自达而住,成就无上梵行之境也。”

诸比丘!予得令五比丘知之。诸比丘!如是教授二比丘时,三比丘前往乞食,三比丘所乞之食得以供我等六人之生活。诸比丘!予又教授三比丘之时,二比丘前往乞食,二比丘所乞之食得以供我等六人之生活。诸比丘!此等五比丘被予如是说,如是教后,于自生法而见生法之患,以求无生无上安稳涅槃,以得无生无上安稳涅槃。于自老法而见老法之患,以求无老无上安稳涅槃,以得无老无上安稳涅槃。于自病法而见病法之患,以求无病无上安稳涅槃,以得无病无上安稳涅槃。于自死法而见死法之患,以求无死无上安稳涅槃,以得无死无上安稳涅槃。于自愁法而见愁法之患,以求无愁无上安稳涅槃,以得无愁无上安涅槃。于自杂秽法而见杂秽法之患,以得无杂秽无上安稳涅槃。而且彼等生如次之智见:“我等之解脱不动矣!此是最后生,今更不复存在!

诸比丘!此等有五种欲分,云何为五?依眼而所识、所欲、所爱、所好,当爱于相,以伴欲,以情唆于色;依耳而所识……以情唆于声;依鼻而所识……以情唆于香;依舌而所识……以情唆于味;依身而所识,所欲、所爱、所好,当爱于相,以伴欲,以情唆于触者也。诸此五!此等五种欲分。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等,为此等五种欲分之所缚,令狂,贪着,不见灾患、不知出离而享受者,应知彼等陷于不幸,以至破灭,于恶魔随意所处理者也。诸比丘!恰如甚多野鹿落于罠网者,彼鹿陷于不幸,至于破灭,于猎师随意所处理者也,以至猎师不能如其所欲而脱,如是,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等,为此等五种欲分之所缚,令狂,贪着,不见灾患,不知出离而享受者,应知彼等陷于不幸,至于破灭,于恶魔随意之所处理者也。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等,不为此等五种欲分之所缚、不为狂、不贪着、以见灾患,以知出离而受用者,应知彼等不陷于不幸,不至于破灭,不于恶魔随意之所处理者。诸比丘!恰如甚多野鹿,不落罠网,彼不陷于不幸,不至于破灭,不于猎师随意之所处理者,而且以至猎师者,得知如其所欲而脱。诸比丘!如是,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等,不为此等五种欲分之所缚,不为狂,不贪着,以见灾患,以如出离而受用者,应知彼等不陷于不幸,不至于破灭,不于恶魔随意之所处理者。诸比丘!恰如野鹿于山林中漫步,安心而行,安心而立,安心而坐,安心而眠,何以故?诸比丘,彼等不在猎师之猎域故也。

诸比丘!如是比丘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何,离生喜乐,以成就初禅而住。诸比丘!此之比丘谓:“令魔作盲,以根绝魔眼,至不为恶魔所见者。”

诸比丘!再之,比丘寻伺已息,于内清净,心成一向,无寻,无伺,定生喜乐,以成就第二禅而住。诸比丘!此之比丘谓:“令魔作盲,根绝魔之眼,至不为恶魔所见者。”

诸比丘!再之,比丘不染于喜,住于舍,正念、正智,而以身正爱乐,即圣者之所谓:“舍、念、乐住”以成就第三禅而住。诸比丘!此之比丘谓:“令魔作盲……至不为恶魔所见者”

诸比丘!再之,比丘以舍乐,舍苦,先已以灭喜忧,以不苦不乐而成舍念清净以成就第四禅而住。诸比丘!此之比丘谓:“令魔作盲……乃至……不至为恶魔所见。”

诸比丘!再之,比丘出离一切色想,以消灭有对想,以不作意种种想,故成“虚空无边,以成就虚空无边处。诸比丘!此之比丘谓:“令魔作盲……乃至……不至为恶魔所见。”

诸比丘!再之,比丘出离一切虚空无边处,成“识无边”以成就识无边处……
乃至……出离一切识无边处,成“无何存在”以成就无所有处……
乃至……出离一切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
乃至……出离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成就想受灭,而且由彼之智见,知漏灭尽。诸比丘!此之比丘谓:“令魔作盲,根绝魔之眼,不至为恶魔所见者,远离世间之缠缚者。”彼安心而行,安心而立;安心而坐,安心而卧,何以故?诸比丘!不在恶魔之领域故也。”

注:1.伽尸城(kasinam pura)伽尸族城。波奈西即今之Benares(恆河中流之宗教都市,谓最圣地。

9. 鹿野初转法轮



《转法轮经》
《相应部56.11.经》)节录,法增比丘汉译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简言之:五取蕴是苦。
诸比丘!苦集谛者,即是:由渴爱而产生后有、喜贪俱行、随处生起喜乐,即是:欲爱、有爱、无有爱。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对这渴爱的无余舍离、灭除、舍弃、断除、解脱、无执着。
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是八支圣道。即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对这苦圣谛,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圣谛应遍知,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圣谛已遍知,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集圣谛,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集圣谛应断除,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集圣谛已断除,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灭圣谛,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灭圣谛应现证,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灭圣谛已现证,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灭道圣谛,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灭道圣谛应修习,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对这苦灭道圣谛已修习,先前未闻之法,我(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只要我对这四圣谛如是的三转十二行的透彻如实智见,还未达完全清净前,诸比丘!我在天、魔、梵世,在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不会宣称为现正觉之无上正自觉。
诸比丘!因为我对这四圣谛,如是的三转十二行的透彻如实智见,已达完全清净,诸比丘!我在天、魔、梵世,在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才宣称为现正觉之无上正自觉。
智与见于我(心中)生起,我的解脱不动摇,这是我的最后生,再也不受后有。”
世尊如是说已,五比丘欢喜、信受于世尊之所说。当世尊宣说这教示时,具寿憍陈如生起远尘离垢之法眼: “有集法者,皆是灭法。”


10. 有八支圣道者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

《大般涅槃经》
(长部16DN 16 Maha-parinibbana Sutta

“须跋(Subhada)!于任何法、律中,无八支圣道者,其处则无[第一]之沙门果、无[第二]之沙门果、无[无三]之沙门果、亦无[第四]之沙门果。须跋!于任何法、律中,有八支圣道者,其处则有[第一]之沙门果、有[第二]之沙门果、有[第三]之沙门果、亦有[第四]之沙门果。外道沙门之言论皆是空幻。然,须跋!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须跋!

    我岁二十九    出家求善道
    我出家以来    已经五一年
    正理正法地    常作遍游行
    于此境地外    则无沙门果

不但无第二沙门果、第三沙门果,亦无第四沙门果。外道沙门之言论皆是空幻。
然,须跋,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

如是言时,普行者须跋白世尊言:世尊之说法,甚优妙哉!世尊之说法,其优妙哉!犹如扶起倒者,现露覆蔽者,对迷者示之以道,如于黑暗处持来油灯,使其眼者得见诸物。世尊以如是种种次第   说法。世尊!我今归依世尊、法及比丘僧伽。我愿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

须跋!若为其它外道者,愿于我法、律中出家求受具足戒,应四个月别住。四个月后,诸比丘承诺,则令为出家修行之比丘,得受具足戒。然亦顾虑其性格之差别,由我认许之。
世尊!若以前曾为外道者,请求于此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时,应别住四个月,四个月后,诸比丘承诺,则令为出家修行之比丘,得受具足戒。然者,我可别住四年,四年后,诸比丘承诺,当为修行之比丘而受具足。

尔时,世尊言阿难曰:然者,阿难!可以令须跋出家。”        尊者阿难应诺世尊:唯然,世尊。

尔时,普行者须跋,如是告尊者阿难言:“友!阿难!汝亲近导师沾润[正道],汝得大利益,友!阿难!汝得大利益。

普行者须跋,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后不久,尊者须跋,离远独居,不放逸,诚心精勤而住,未久,善男子为此由家而出,进入出家之生活,于现世自知、证得完满之无上梵行。如:“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无更来此生。”

    此尊者须跋    证为阿罗汉
    彼世尊所化    最后之弟子

全文完
法增比丘
佛历二五五七年(阳历二零一三年)九月十八日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先联络作者。请勿删改。
http://dhammavaro.blog.163.com/ 学习南传佛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