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时每刻的觉知
法增尊者2014年讲,四川佛子笔录
我所教的是传统的,就是跟随戒、定、慧,就是佛所教的经过整理的那些方法,就是通过戒定慧、四圣谛、八正道,然后通过学习七清净,十六观智,传统的教法是这样。你去缅甸都是学这些,缅甸是非常保守的,但是泰国就不同,如果你去泰国生活一段日子,你就懂泰人是自由自在,很轻松的那种人,他们也比较懒惰,这是他们的性格,他跟缅甸人不一样,缅甸人比较勤劳,泰人比较懒惰,因为他懂得过自由自在,比较轻松的生活,所以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观照,方法就是在平常生活中保持安静,让你的心保持安静,开着眼睛都可以,你保持安静的时候,你心中就不被贪瞋痴所占有,同意不同意?
当我们心安静的时候,假使一个人发脾气,发脾气发到发抖,讲话的声音不是他平常的语气,过后他就发现,刚才我发脾气了,尽管有人指责他:你发脾气,他说:我没有发脾气,但是等那人走后他就知道,我的确是发了脾气,他的心就安静下来了,等他安静下来他就知道,等于赞同那个指责的人说他发脾气了,但是他为了面子,他就说我没有发脾气,为了他自尊的关系,好了,过后他也知道我的确是发了脾气,因此他的心慢慢就安静下来。
那你就看回头,就是我跟你们讲你们要做观察者,你就看回头,看回头什么?刚才发脾气的时候是怎么样生的?我们学佛法就是要知道因果,因、缘、果的关系,是什么原因发脾气?因为某一个来,他跟你讲话,因为某些事情起争执,这是它的因;缘是那个人来;果就是发脾气。你检讨的结果你就发现发脾气的因、缘、果的关系,你发现如果这个人不来,我就不发脾气了,检讨的结果就发现这个发脾气的并不是你本身要发的,而是因为这种因缘的关系产生这样的果,所以你检讨的结果就发现这个发脾气不属于我,它是无常的,它不属于我,你若能够这样检讨,每个人都有这样检讨的能力。
假如我们去厨房,厨房做的全部是你喜欢吃的东西。特别开胃的食物,比如说有人爆了一些鸡肉肉丁,淋上酸甜酱,上面放了一些芫荽,青青的很新鲜,看了特别好看,放了一些其它的配料,比如说白色的豆腐块,又有一些红色的红萝卜,看起来又青又黄又白又炸得金黄色的鸡肉丁,早餐这么特别,我这样讲一下,你看我的口水都跑出来了,这是什么?这就表示它是缘,因为我们去想它,它的缘这样产生,结果你心中想今天早餐有这么好的食物,那我要多吃一碗粥,结果你就多吃一碗。过后你就想,刚才我的确贪心了,贪吃了一点,因为出现好吃的早餐,又鸡肉丁又炸豆腐,又芫荽又红萝卜,又多吃一碗,现在肚子胀得不得了,太辛苦,在受苦了,你就检讨,我不应该这样做,每个人都会这样检讨的,就算不信佛的人都会检讨,对吗?我刚才是贪吃了一点,以后不能够这样,要懂得控制自己,这就是佛法。
当一个人能够检讨的时候,他就在检讨他受苦的因、缘、果的关系,这个就是佛法。当你会这样做,你就是在学佛法了,你其实就在学观照的功夫,这个就是他们泰人常用的。你去他们任何一个寺院,没有人教禅的,不像我们这样,死死坐一个小时。缅甸就是这样子,不止一个小时,一天坐十二个小时。缅甸的方式比较死板,泰国的方式非常灵活,怎么样灵活法?他们就是在生活之中,每一个细节你保持安静,一直在观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心的变化,就是一直在平常生活之中,在生活的任何细节里保持安静,不要受刺激,受到引诱的时候要知道控制自己,就算你受引诱也无所谓,他们的看法是这样,就算你受引诱贪吃了,就算你受刺激发脾气了,都不要紧,过后你要‘知道’。如果你过后‘不知道’,那你就属于‘愚痴’的人。
所以我们学观照,就是过后我们要知道,然后我们就在那里观照,观照这个贪产生的因缘跟它的结果,这个瞋产生的因缘跟它的结果,因此你就会对治它。对治的办法不是现在,对治是办法是下一次出现的时候你怎么样对付它。如果你成功对治的话,你就成功了,就是这样慢慢的一天一点,一天一点,经过长时期,十年、二十年之后就证果了,这种是渐修的方式。禅宗也是这样,他们在生活当中,打水、剖柴,烧饭,你看石头和尚在坐,结果一个老太婆来,她就拿了一块石头在旁边磨,磨了很大声,他问你在做什么?老太婆说我要把石头磨成镜子,石头怎么磨成镜子?石头根本就不会反光的,他就想这个是什么意思?老太婆也没有多说,这个老太婆是证悟的,她就走掉了。但是这个和尚会知道,他就想石头是这样,就是等于我死死在坐,他就开悟了,他就懂了要怎么样观照。
泰国的方式和禅宗的方式很相似,我在泰国学的时候就是这样。你发现他们是非常自由自在,非常轻松,有点像懒惰人的方式,其实不是懒惰,他的心很清楚。如果你去看阿姜查的书,都是这样,充满这种东西。现在你去泰国,不管是城市派或者法宗派,都是用这种方式来观照的,阿姜查是属于法宗派。但是我不赞成这一点,因为很多人做不到,很多人不训练的话他就懒惰,结果就吃饱睡觉,结果吃饱就一直拿着手机在看,看手机里的东西,电视等等,结果他不是在修,因此我赞成你要好好地死死地坐一下,你要去经行,你要掌握观照的技巧。但是这也可以证果,并不是说不可以证果,还是可以证果,所以也是有成绩,并不是说一定要用泰国的方式才能证果。
阿姜查肯定是证果的人,泰国人一般上认为阿姜查是证三果的,不是阿罗汉果,但是阿姜查因为糖尿病躺在床上十多年,后来他死的时候有点昏迷,头脑不清楚,因此泰人认为他没有证阿罗汉果,这无所谓。但是我认为阿姜查证的不止是三果,我相信他可能是证阿罗汉果的。但是我们无从去考证他,因为我本身也不在场。阿姜查是靠他的徒弟照顾他十多年才死去,其中一个徒弟是日本人,从日本跑来跟他出家的,那个徒弟跟他很长时间,我们亚洲人的性格比较有内涵,就是比较含蓄;他们白人不懂得含蓄,白人的作风是很粗野的;缅甸人也属于亚洲人,缅甸人的作风属于传统的,跟佛陀所教的,你看佛陀所教的,传统的就是要学八正道,戒定慧学,要把七清净弄好,要学十六观智,这是传统的。
现在我就是教你们静静的,眼睛盖着,不要跟着呼吸,这是泰国的方式,就是静静的坐在那边,你用心一直在‘知道’,‘知道’,‘知道’,不管什么东西发生你都要‘知道’,好像你听见厨房的声音,你‘知道’你听见声音。任何来到你世界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的世界,你都观察它,假设你身上有虫在爬,你知道就可以了,你不要用什么特别的方法来看它,假设这个虫爬上之后,你对它产生厌恶心,你要知道这个是厌恶心,这是佛陀在《大念处经》里面所教的,不管任何的心,你要知道那个心是这样。同样的,身体也有感觉,身体有什么感觉你要知道它就是了,那你就是一直在观察它,就是心一直保持在当下,一直在‘观察’,‘知道’而已,‘知道’身体的状况,‘知道’心的状况,你不要去分别它。
哦,我起了贪心,我起了瞋恨心,你不要去分别它,只是知道就够了。假使你的心中起念头,你也不要管它,让它去想,它想了一阵子,然后你发现它了,那个观察者出来了,你发现它了,你就知道,你不要去批评它,也不要去批判它,我不应该想念头,你不要起这样的念头,你完全只是‘知道’就可以。让你的心一直保持着是‘知道’,就是‘观察者’,‘知道’刚发生的任何事情,‘知道’身体的状况以及‘知道’心里的状况,你不要去批判它,不要去调整,不管它做什么,你不要去理它,你只是一直在‘观察’而已。这个理论根据是《大念处经》里的‘四威仪’,就是一切的姿态,一切身体的状况,跟《大念处经》里的‘心念处’,心念处里佛陀讲到十六种心,也就是一切的心,‘有贪’‘没有贪’,‘有瞋’‘没有瞋’,‘有痴’‘没有痴’,‘有专注’‘没有专注’,‘有定’‘没有定’,‘有解脱’‘没有解脱’,‘有广大’‘没有广大’,‘有上’或‘没有上的心’……这十六种心里面,它包括我们一切的心,就是用你的心一直在观察,观察两种东西,就是身体是属于色法,心是属于名法,五蕴也就是一切的名色法,这是它的理论基础,它就用这种理论基础,一直保持安静,一直在观察而已。所以他用的方法就是这种方法,并不是说没有理论根据,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是泰国用的方式。缅甸不用这种方式,不过我发现最近缅甸出了一位禅师,他用这种方式,这个禅师就是德加尼亚,他是唯一教这种方法的,我相信他是跟泰国人学的。
另外在《大念处经》里面佛陀有讲到,我们要保持正知,正知就是随时随地你的心‘知道’,‘知道’名色法,‘知道’名色法是因缘生灭的,这个也是在《大念处经》里面身念处所教到的,这是泰国所用的禅法的理论基础,就是这三种东西,一个就是身念处的四威仪,一个就是身念处里面所教的正知,一个就是心念处里面所教的十六种心念处。
我们看一下佛陀开悟的过程,佛陀修苦行六年,苦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修法,他是每天一直坐的,一天坐十多个小时,然后就很严格地控制自己的饮食,结果身体受到很严重的折磨,结果变成皮包骨,修到前面的肚皮和后面的背皮,两个皮可以用两个手指甲夹住,就是没有东西了,整个身体的内脏都萎缩,结果菩萨并没有开悟,尽管你有很好的定,很好的戒,但是没有慧,所以菩萨他没有开悟。然后菩萨他去河边拿水,他差点掉进河里被水淹死,他挣扎爬起来,想:我的身体这么虚弱,我这么努力修了六年,为什么不会开悟?他回来就思维了,这个就是在观照了,我用的方法有没有错误?他就发现他在折磨自己,苦行是在折磨自己,因此他就放弃这种方法了,他就决定我要接受正当的食物,就是托钵得来的食物,或者人家供养的食物,因此他就开始接受牧羊女供养的羊奶煮的粥,其他五个同修看见他改变态度了,他不要修苦行了,他们就放弃他走掉了。他们这五个是净饭王派来跟随他的,但是他们修了六年,结果他们也变成修行人了,不保护王子的,所以他们就离开他走掉了,结果那时候菩萨就想,这样也好,我清净一点,一个人修,结果他就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过了一段日子身体就恢复了,比较有肌肉,人精神也比较好,因此他就保持戒和定,他的心一直用四威仪和正知正念,以及心念处的方式一直来观照这个名色法的真相,结果佛陀就证悟了,没有多久的时间就成佛了。
应该是这样的方式:我们在平常的任何姿势之中,行住坐卧,我们都保持正知,正知不是胡里胡涂,不是你一直想我要去泡茶,喝咖啡,或者做其它你要做的事,并不是这样的,正知是你的心是很安详的,你不再去追求那些欲望,你的心中唯一的目标就是涅槃,你的心一直在观察名色法的真相,但是有几个人做到这一点?很少人,除非是那些很认真的修行人。大多数的人如果你教他这种方式,他结果就放荡了,结果他什么都做,他听歌也说我在正知,因此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方法不普遍的原因,因为很多人做不到的,他会变成放荡,结果他在享受的时候他说:我也在修正念正知,鬼知道他在修正念正知,他其实是在纵欲,纵容他的欲望。所以,我们还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就是传统的方法,就是要保持很好的戒,要常常修定,精勤于修习增上定,保持正知,一直在观照,其它的姿态,行住坐卧姿态里面的正知,就是看它的因缘果的关系。你通过长期的观察,就能观察到名色法都是无常、苦、无我的,一定要得到这三个答案,你能够对身体和受想行识得到这三个答案的话,就能一步一步证果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蚊子现在一直在叮我的脚,我就一直在扒痒,痒了我就扒,那你一直正知它,就是你观察,这个痒是脚的痒,它是蚊子咬而起的,因此你就想这个痒是属于我的吗?这个痒是蚊子咬而起的,本来没有痒这回事,你就看到这个痒的生,等到你扒完了这个痒就没了,你就看到痒的灭,所以你就看到生灭,这就是正知。就是你静静地观察它,尽管我在扒,但是我的心是在观察它,我心清清楚楚的,这个痒是因为蚊子而起的,因此如果你扒的时候心中起怨恨心,岂有此理,这个蚊子怎么跑来咬我?你起了这个怨恨心,你要知道,你不要怨恨了就发脾气,乱丢东西,那就没有用。或者说:那个喷蚊子的药跑去哪里?昨天明明在这里,谁拿去了?又增加一种怨恨心,你要知道它的,如果你不知道,你就被怨恨心带走了,因此你在那边造业。但是如果你被蚊子咬的时候知道心中烦,你观察它,你静静地观察它,你的心烦一起就过了,你知道这个心烦是因为这样的缘而生的,它是无常的,它不是我的心烦,结果那个业就没有这么重。这边有两种情况:若你怨恨了,你又在想喷蚊子的药不见了,明明昨天在这里,是谁拿走的?岂有此理?怎么不放回原位?这个是变成造业了。所以它这边是有分别的,同样的业有轻重的分别,就是你会观照跟不会观照的人的差别,凡夫他不会观照,结果他造的业很严重,会修的人虽然同样心烦,他的业很轻,不是很严重,这就是那天我们念《盐喻经》,里面就是讲这个心,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结果尽管他欠人家的钱,欠人家100块、1000块、10000块,债主不会向他讨债;但是如果你是穷人,就是指没有修行的人,你没有功德嘛,你欠人家1块钱、2块钱、5块钱,不但跟你讨,还把你抓进公安去,关起来。这个就是差别,为什么他欠了一点点钱这么严重呢?因为他没有功德嘛。所以如果你懂得观照,功德很大,就是你懂得修戒定慧,慧是最高的,能够修慧的人有很大的功德。
好,我讲到这里为止,先不要动,个别的有些什么重要的你观察到的,现在就提出来,我分析给你听。你们刚才坐的时候,以及听我讲的时候,你观察到什么,你现在就提出来。
你看智X坐在那边,无精打采,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如果观察他自己,他也应该知道,要是我对这个东西没感兴趣,这个也是一种心,如果你观察自己的话,就能够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心里的状况,那个心不属于你的,因为你被那个心控制着,结果就产生这样的表情,造这种业。每个人都一样的,每个人都只是这五蕴而已,五蕴随着外面的缘一直在变化的。
问题1:我坐时看到一个画面。
答:当你心中现起这个画面的时候,你的心中有起什么念没有?你这个念头是怎么生的呢?是因为你见了这个画面,这是因,你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果,你起这个念头是你自己起的念头吗?不是,它不是你生的,你本来没有这个念头的,是因为见到这画面才起这个念头,因此它是无我的。
问题2:我坐时感觉昏沉。
答:昏沉又是另外一回事,昏沉之后你要知道它是昏沉,这边的重点是‘知道’,我所教的方法重点是‘知道’,心要‘知道’,‘知道’我对这种禅修没有兴趣,我‘知道’我起这个念头,我‘知道’蚊子叮了我产生这种感受,‘知道’!
问题3:我坐的时候,发起好好修行的愿望。
答:你起愿心就让它起,然后观察它,你的心要‘知道’,你观察的结果你‘知道’这个愿心是由于某种因缘而起的,所以你就要马上看到它的真相,它是无常,然后它不是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