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的觉知
法增尊者2014年讲,四川佛子笔录
今天晚上我要详细地说,我们那天提到觉知(sampajanna),觉知就是我们在任何场合,不管是行住坐卧,不管是说话还是保持沉默,不管是穿衣还是洗澡,乃至大便,小便,任何时候我们都保持觉知,它是在什么地方呢?在佛陀所讨论的经书里面在什么地方呢?我刚才就在看这些经文,那天我跟你们提到,我们要随时随地觉知,它有理论基础,它的理论基础是在【大念处经】身念处一切威仪的部分跟心念处,就是要知道心的状况的部分,这两个是它主要的理论基础。但是我去找的结果,不止这些地方,所以我今天晚上就要详细地说这些东西。
首先我们讲四威仪的部分,佛陀说你在走的时候你知道你在走,你站的时候你知道你在站,你在坐的时候你知道你在坐,你在躺的时候你知道你在躺,你对里面的身体这样观察它,你对外面的身体也这样观察它,你对内外的身体都这样观察,那么观察它的生,也观察它的灭,也观察它的生和灭,久而久之你观察的结果,你发现这身体只是身体,因为他在说这句话之前他说:当你观察到身体只是身体之后,你会发现智识所成和忆念所成有两个程度,智识所成是指对人事物的认识,忆念就是我们忆念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智识就是当下你知道的,忆念是指你想起过去的事情,因此你就会对身体各个姿态有正确的觉知,你发现身体只是身体,因此你就不执着于任何东西,这只是身念处的四威仪部分,只要这样觉知。后来讲到身念处的部分,还讲到正知,也是讲到觉知的部分,佛说:你要在什么地方觉知呢?你走向前你觉知,你向后看也觉知,向前看也觉知,你向旁边看也觉知,你弯下身体也觉知,你伸直身体也觉知它,你穿着衣服也觉知,你吃也觉知,你喝也觉知,你在咬食物也要觉知,你站着觉知,你坐着也觉知,你睡着也觉知,你醒来的时候也是觉知,你说话要觉知,你保持沉默的时候也是觉知,你是一直保持觉知,一切你都要知道它整个来来去去的状况,其实这个就是观照,观照身体就是身体,因此你所得的结论就是发现身体就是这样操作的,身体就是身体。因此你再看里面的,再看外面的,再看内外的,再看它生的状况,再看它灭的状况,再看它的生灭状况。如果你有智识所成和忆念所成,你就发现身体只是身体,这是第二个部分,这是觉知的部分。
我们再讲下去,跟这觉知有关的,非常重要的,就是受念处。受念处佛陀讲到,你会感受到苦,你也会感受到乐,你有时候会感受到不苦不乐,你对所有的受,刚才我们念的《一切燃烧经》里讲到这个,你感受到苦,乐,不苦不乐受,你全部都要觉知。你感受到身体的苦,乐,不苦不乐受,你觉知它;你的心中感受到苦,乐,不苦不乐的时候你也要觉知它,这是一切受的状况。
然后佛又说到心念处的部分,他说:你要知道你的心,你要是有贪心,你知道心中有贪;你要是没有贪心,你知道心里面没有贪心;你要是有瞋心,你知道心中有瞋;你要是没有瞋心,你知道心里没有瞋心;如果有痴心,你知道有痴心,但这个一般人不知道;你要是没有痴心,你知道心中没有痴心,要如何知道?过后才知道,要是自己说了一些愚痴的话,或者做了一些愚痴的事情,过后才发现,刚才我的心是痴的,修行人看得出,没有修行的人看不出这一点;心是散乱,你要知道心是散乱;心是集中,你要知道心是集中;比如坐在这边修安般念,心胡思乱想,那就是散乱;心集中就是一下子可以控制散乱的心,不胡思乱想,能够修到进入初禅、二禅等等,那就是心能够集中;你要知道心广大,就是能够修到广大,就是修慈无量,从修爱自己修到对别人的平等慈,再修到遍满慈,那就是无量的心;若你的心不是无量,心很狭小,钻牛角尖,多数人都是这样,钻牛角尖,他因为被色相迷惑,他不知道自己钻牛角尖,所以他有狭小心,他不知道他是狭小心。修行人就知道自己的心狭小,就是执着嘛,执着于色受想行识,那就是属于狭小心;如果心是广大,你要知道自己心是广大,你的心是不执着任何东西,那就是广大的心;你的心有上进,跟你的心没有上进,怎么叫有上进?就是你的心一天到晚注意,今天可能我午睡太多了,你知道今天我的心没有上进,本来我应该两点起来,我还睡到两点半,那就是没有上进。在这里我是不理你们的,我的时间表在外头,你们照着时间表做,四点半敲钟,起来,五点之前再敲引磬,五点准时做早课,你们迟到是你们的事;同样的,晚课也是这样,七点二十分就敲引磬,七点半就开始做,做的时候再修定一下,差不多九点就结束了,所以,没有什么压力的,这是要靠你自己去努力做的,你不能怪我这个法师不来教,我已经尽我的能力教了,但是你自己要听,你自己要做,这是你的工作。你的心有没有上进,或者你的心没有上进;或者你的心中有定,或者你的心中没有定,你都要知道;以及你的心从贪瞋痴解脱,你要知道;或者心中没有从贪瞋痴解脱,你要知道。因此你看自己里面的心,看外头别人的心,看内外的心,如果你了解自己的心,知道贪心瞋心痴心是怎么样,别人的心中有贪瞋痴你不懂啊?你马上知道的,这不是他心通,这是通过自己修,调伏自己的心,因此就能够知道别人的心中有这些烦恼,从他们的说话、态度、表情,一看就看出来的,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也懂得别人有这种东西。但是他自己要做很难,做不来,因此他的手指都指外头,不指自己,他自己都是手指指外面,不指自己,其实我们要看里面再看外面,两边都指,手指也指里面也指外头。你观察心的结果发现心就是心,心是随着境界而变化的,眼睛是跟着色相,耳朵是跟着声音,鼻子跟着味道,舌头跟着食物的味道,身体是跟着触,跟随着缘跑的,因此它就有反应的,它就会做出适当的反应,所以你发现身体就是这样,心也是这样,它是随着缘而变化的,所以你发现心就是心,心是心,跟我没有关系,结果你觉知是觉知心的状况,因此你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东西,就是不执着色受想行识。
在这个过程,佛陀最后一个讲到法念处,他讲到我们会产生烦恼,是因为我们不认识烦恼生起的原因。在法念处的五盖部分佛陀讲,我们要认识五种盖,第一要认识贪,心中所起的贪,第二我们要认识瞋,第三我们要认识有没有昏沉睡眠,第四要认识掉悔,第五要认识疑。佛陀一个个解释,你要知道贪是怎么生起的,是眼睛看到色相起贪,耳朵听到声音起贪,鼻子闻到味道起贪,舌头吃到好吃的起贪,身体碰到舒服的起贪,意里面想到你想要的法就起贪,有适当的对象就起贪,是因为这样,你要从知道你的心中如何生起贪,你知道贪怎么样生起,你就知道怎么样断它,当你断了贪,你也知道未来我这个贪心已经解决了,不会再生起的,你要通过这样来修,这个就是觉知,就是你在这样的修行过程中,一直在觉知,觉知,觉知我心中怎么样心中生起贪,找贪的原因,我在努力把贪调伏,最后当那个贪被你调伏之后,它在未来就不再生起,贪解决了。贪有几百几千种,你看见一个最新的Iphone6,Iphone5已经不值钱了,都在拍卖,虽然不会送,或便宜卖,但Iphone6就贵了,多少钱我不知道,可能要三四千块钱吧。所以人都是这样的,他手上是Iphone4, Iphone3,太旧了,应该换了。它还可以用啊,但是人是不会这样想,他就跟着那些东西在跑。
瞋也是这样,瞋是因为眼看见色的时候你不喜欢,所以你讨厌,瞋生起了,你要知道瞋生起的原因,而且你要知道瞋生起的原因是这样,但是你不愿意断它,你跟着瞋跑就是在造业,所以我们要觉知它。同样的,昏沉也是这样,掉悔、怀疑也是这样,它都是有生起的原因,而且你要看它的缘是什么,所以你要从它的原因和缘来断它,这就是觉知。
在五蕴的部分佛陀这样讲,我们要知道我们对色产生执着,色怎么样生起,我们要知道我们对身体,色蕴怎么样产生执着,以及我们的受怎么样生起,以及我们对受产生了执着,就是执着于乐的受,排斥苦的受,它也是执着,我们排斥苦的受也是执着,所以不管你是乐受也好,苦受也好,只要你认为那个受是你的,就是执着,你执着于那个受嘛。想也是这样,行也是这样,识也是这样,所以你一直要觉知,你一直在觉知,就是你无时无刻心一直跟随着‘法’,一直在那面观察观察观察,而不是说我坐这边修定,我就能够观照得完,观照不了,不够彻底的,必须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一直在那边看的,一直观察自己的。所以,我最近一直跟你们提‘观察者’(vipassi),你一直要在观察自己,观察观察,而那个观察者就是全天候的觉知,一直觉知,一直在觉知,对付这个最好的就是你好好读《大念处经》,从头读到尾,一遍两遍十遍一百遍你还在学的,这是蕴的部分,色受想行识的部分。
然后触的部分,眼根跟色相触,耳根跟声触,鼻根跟香触,舌根跟味触,身根跟境触的触,还有意根跟法的触,这六个根跟六个尘的触,这个触也是接触的,一接触就产生结,就打结,两个东西会打结,一个不会打结,两个一下子就打结了。你看如果我们拿绳子,线越长,打结的机会越多;如果你是短短的两根线,打结的机会就不多。所以,你要知道眼跟色相怎么样生起结,你要知道它生起的原因,你懂怎么断它,你要怎么样知道?觉知嘛,你要懂得怎么样去修,就是断它的结。当你在修和断的过程中,也是在觉知,这个叫正知,这个是触的部分。
后来佛陀讲到七觉支,这也是在法念处里。佛说:第一,你要有正念,你随时随地要有正念,当一个人觉知的时候他有没有念?他一直有正念,当你没有正念(sammasati)的时候,你就不会有觉知,所以正念跟觉知两个是一起来的。佛陀在《大念处经》里从头到尾都用这两个字,还加了一个字,要精诚(atapi),要很努力地做,精勤,就是正知要觉知,更要有正念,正念跟觉知是一起的,一起跟着来的,所以,你要有正念,有了正念就有觉知。第二,你要择法,你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断烦恼,断你的结。第三,你要精进。这三个是你修行的因,下来四个是果,接下来你产生喜,你对你的修行满意了,知道我的修行已经找到路了,我正在进步中,你就会产生喜。接下来你会产生轻安,你在任何地方都觉得舒服,不管是快乐的状况还是苦的状况,它不会影响你,你的心中都是保持轻安的状态,轻安就是你的心和身体好像浮在世上的样子,就好像‘观察者’这样看下去,就好像你们在二楼看楼下这样,下面一切的活动一目了然,就是那种状况,然后能够达到定,你知道心能够进入定,为什么?烦恼不能干扰你,因此你能得到定。接下来你就能够舍,舍就是放下,放下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就是法念处的七觉支的部分。
接下来就是苦集灭道和八正道部分,修行就在这里了。我刚才所提的这几个部分,全部都是为什么我们要一直保持觉知的理论的根据,就是这些地方。因此你想,我们要怎么样修?我们戒也要觉知,定也要觉知,观照就是一直在觉知,觉知的话你就懂用什么方法来断什么烦恼,怎么样调伏这个心,那就是慧的部分,就是观照的部分。其实我们都会的,就是我们要研究,比如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有一个难题,我们难题在手上,我们要怎么样解决这个难题?比如我们怎么做这张桌子,你就把材料买来,都是木块,跟一个桌面,桌面也不是这么大块的,都是一块块的木头。你先看材料,什么地方适合做桌面,因为它木要长,什么地方做桌子旁边?因为木比较短,什么地方拿来做脚?因为脚要粗的,你就把材料买来,研究,这个材料做在哪里,要用什么东西把它装起来,要用什么东西把木片粘起来,弄完之后你要想,我要油什么颜色的漆,而且你还要有工具,要怎么样锯,要怎么样刨,要怎么样钉,你就在研究,先要有材料,你有了材料你就研究怎么样把这张桌子做好,慢慢就把它做好了。不管你花多长时间,就算你花一个月来做这个桌子都无所谓,但是你要有系统地做,你不能够乱做,它要有系统的。就好像我们盖房子,盖房子第一步是做什么,你们说,先打地基,不是先做墙壁,你地基不稳,墙壁做了就倒掉了,先打地基,什么地方的地基?柱子的地基先做,挖大大的洞,下面四四方方的墩,大概一米 深,可能有一米 阔或半米阔的墩,柱子是从那边开始做上去,为什么要做一个墩?因为粗大,它不会陷下去。所以我们要研究,这是我的难题,我要怎么样做?屋子能够耐多少年,耐三十年吧,因为三十年后可能要拆了,可能这边要盖大楼,说不定的,因此我们要想这屋子最少耐三十年,你要想你用的材料能够耐三十年吗?这些都要考虑,考虑了你才来做,任何东西都是这样,我们心中的烦恼也是这样,你要找它的原因,是怎么样生起的,跟做桌子,盖房子是一样的,是非常科学化,非常理性的,不是感性的,动感情的,动感情的人他不会解决烦恼,不会解决难题的,他会在那里发脾气,急暴,这种是那些感性的人的反应。但是理性的人不是这样,他在那边静静地看,我要怎么样做,他在看,这个屋子怎么做,这边地是怎么样动,石头地要怎么样把它弄掉,你看隔壁佛殿里面还有块大石头在旁边呢,如果是我盖房子的话,那一点点石头我早把它砸下去,彻底拿掉,只是那么高的一个石头,留在那边做什么?占地方,你们去看,就在弥陀殿,左边有个大石头,留在那边做什么?这不对的,建筑商偷工减料,那个地方不处理。一样的,我们做每一种东西都要看,应该怎么做?然后你用头脑思维,修行也是这样,好,我有烦恼,烦恼在我手上,我怎么处理这个烦恼?你急也没有用,发脾气也没有用,你要正思维,怎么样处理,它是怎么样生起的,它的缘是什么支持它?你把它的因去掉,把它的缘去掉,这个烦恼就像屋子没了柱子这样塌下来了,烦恼就解决了,你不要给它支持嘛,你还支持它,当然屋子还站着,稳稳的,烦恼就是这样,你要把支持它的因和缘拿掉,它就不能支持了,就塌了。所以,这样一个个对付烦恼,你就一天天进步,所以要非常理性,因此佛陀就用这个名词:‘如理思维’(yoniso manasikara),一切事情都要如理思维,没有叫你动感情,是不是?你看八正道里面有没有叫你动感情?没有,所以越学佛的人越是理智,他越安静,他越不冲动,他很冷静地一直观察,观察自己,他要断自己的烦恼,他要从轮回中跳出去,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来禅修你就是要学这些东西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