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如何遣除恶念


《归命彼世尊应供觉》
如何遣除恶念
法增尊者讲于马来西亚古晋市佛教友谊会,成都‘佛子’笔录

今天下午我们讲的这个题目是“如何遣除我们的杂念”,这里我们以佛陀所教我们的方法来作参考,然后我们再讨论、思维它,如何用佛陀教我们的方法来调伏我们心中所生起的各种各样的妄念。在除去“寻”(vittaka),寻是心在找,在思维,在想的意思,把它消除,解除,这是在中部里面的第二十个经,这里面佛陀就提到了五种遣除杂念的方法来对治不清净的念头,所以这个跟汉传的《中阿含---增上心经》差不多,第一就是以善念来代替恶念,所以我们一直要在心中培养善念,要对心中里面的那个念头我们要知道,我们要常常培养心中的善念。那么这个善念强的话,随时我们一有那些杂念,不好的念头,我们就要想那个善念,而这个善念就能够把恶念代替,这个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修习正念的基础。
培养正念就是修安般念,平常有空的时候,在任何时候自己一个人,或者在家里没有事情做,不要去外面溜达,不要去外面乱跑。来佛堂也是这样,来佛堂你们参加禅修,如果没有事情的话,你就静坐,你就静静坐在那边观察自己的心,用安般念把正念培养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心就慢慢从生起各种各样的杂念,慢慢就减少,那个杂念就会减少,杂念减少我们就有一个很好很强大的正念,这个强大的正念就能够知道,心中一起不好的念头马上就知道了,你一知道心中起坏的念头,你就马上就想,我要用好的念头来代替它。如果你心中没有正念,你不知道的话,你无从对付它,你做不到的。所以用善念来代替恶念,说是这么说,但是做起来它还要有一些基础的,它的基础就是你要有修正念的基础,就是平常常常要修安般念,平常有空一直在培养安般念,不要让心中一直在那边胡思乱想。我们的心中一直会起念头的,尤其是没有事情做的事情,它会起念头。

所以在《  除寻经》(Vitakka Santhana Sutta) 里面佛陀说:比丘,你里面佛陀说:比丘,你们要注意,你们在作意某种对象的时候,由于这个对象的缘故,你会生起贪瞋痴相关的坏的念头,因此你应该注意跟善法有关的对象,你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跟善法有关的对象,这样你就能够消除心中可能会生起的贪瞋痴的恶念,使恶念不再继续下去。所以如果你能够排除恶念,你就能够发展内心稳定的、平静的、专注的和一心这些好的特性,我们就能够在内心里面开发这些东西,开发稳定的、平静的、专注的、安定的和一心不乱的那种心。这就好像一个训练得很好的一个工匠或者木匠的徒弟,他就用很小的木,把粗的木钉打掉,把它移除,把它拿出来。同样的,当我们作意跟善法有关的东西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向内,趋向稳定、平静、专注和一心,这是佛陀在《除寻经》里面所开示的那些话,只是我们把它用比较白话的方式来解释,解释了让大家听,听了你就会去思维佛陀讲的话对还是不对。

接下来第二个方法,就是你要思维恶念有什么害处。我们只要想,我们要是心中生起恶念,恶念起的话它会使你造恶业,所以它就会毁坏你所持的戒,它会破坏你所持的戒,它会使你犯戒,它会使我们做那些,造作那些恶业,所以这些都是坏的念头的灾害和危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这些坏念头,它会使我们继续轮回,它会使我们不止继续轮回,它会使我们转起在,我们用结生那个名词,就是你会在恶道结生的,因为我们心中一直在跟恶的念头在打交道,一直跟恶的念头做朋友,结果我们就会被恶的念头所控制住。如果我们心中一直被恶的念头所控制住的话,我们就一直造恶业,我们一直造恶业的话,我们在这一生结束的时候,你说我们会去什么地方?我们不会去到好的地方,我们一定会去到坏的地方,而这种坏的地方会使我们受很多的苦,对不对?所以如果我们去到恶道,去到地狱,去到鬼道,去到畜生道,或者去到阿修罗道,那些都是苦的地方。只有人道和天神道是属于好的地方,在人跟天神间,只有人道是最好的。

因此在《除寻经》里面佛陀说,当你注意跟善法有关的那些东西时,如果你心中贪瞋痴这些恶的念头生起的话,你就应该想这个恶的念头所带来的危险,你要想这个恶的念头是邪恶的,是不善的,它是应该被指责的,它会导致我得到苦的果报。你这样思维这个恶念所带来的危险的时候,你就能够专心地去排除心中所生起的恶念,使得恶念不要再继续留在你的心中。这样的话,因为你懂得排除恶念,你的心才能够趋向稳定、平静、专注和一心。就好像一个喜欢打扮的女孩子,如果有一个人把死的蛇,或者死的狗的尸体挂在她的脖子上,你说她会感觉怎么样?她当然感到很害怕,很恐怖,受到无比的耻辱,同样的,她会感到非常的厌恶。所以我们想恶念的危险的时候,我们就要想这个恶念是不好的,这个恶念是会被人家指责的,这个恶念会导致我将来得到苦的果报。所以你想这些恶念的危险的时候,你就会排除这些恶念,排除心中所起的贪瞋痴恶念,这样你的心才会趋向稳定、平静、专注和一心,这就是第二种方法,想恶念的害处跟它的过患。

第三种方法是忘掉它,忘掉这个恶念,就是以忘掉它、不理睬它的形式来对付这个恶念,就是我们心中一起识的话,就是色的识住、受的识住、想的识住、行的识住的时候,我们一起这样的,那个意识停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你就要马上把它忘掉它,就是把它关掉的意思,你要忘掉它,完全不睬它,你的识就不会停在那边。识不停在那边的话就不会攀缘,不会攀缘的话你就不会继续爱它,想它,你就不会增进、广大、生长,因此那些恶念就得不到营养,得不到那些精力,就不会继续想下去。所以在《除寻经》佛陀就说,我们想这些恶念所带来的危险之后,如果这个贪瞋痴的恶念还在心中,我们就应该努力地忘掉这些恶念,不要去注意它。我们努力忘掉这个恶念,不再注意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把心中的贪瞋痴的恶念停下来,这样我们的心就能够趋向稳定、平静、专注和一心。就好像一个人有正常的视力,他能够看多远他就知道,他看见他视力范围的时候,他能够知道。如果他不想看见在他视力范围能够看的东西的时候,他不想看,比如说现在我在对着小镜头,我电脑这边有个小镜头,我都可以看见你们大殿最后的墙壁,我看得见墙壁,我也看得见最后大殿墙壁,好像门口那边有个黑黑的,好像是个橱我不知道,前面就坐着洪辉,你明白哇?我能看这么远,只是通过电脑上的小镜头,我就可以看得这么远。但是假使我不想看,我就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我眼睛闭起来跟你说话,你明白吗?就是忘掉的意思,我眼睛能看这么远,我不想看,我就把眼睛盖起来,然后我继续跟你说话,继续解释怎么用忘掉恶念的方法来做事情,就是把眼睛盖起来不想看,不要看它了,对不对?如果你这样,眼睛盖起来,静静地说话,你说你的内心是安定还是不安定?当然了;你说你的心会不会平静?那当然了;你说你的内心会不会专注?那当然了;你说你的内心会不会一心?那当然了,对不对?这是第三种方法,就是忘掉它。

第四种方法就是缓慢它,你缓慢那个恶念的作用。如果我们观察念生起的因缘,它的形态和它的方式和它的作用,以及它所影响的程度,我们这样观察的结果就能够缓慢恶念的作用,就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消灭它或者放下它,或者把它忘掉。所以在《除寻经》里面佛陀说:当你一个人努力来忘掉这个恶念头的时候,他不再注意它的时候,但是如果这个恶念头,贪瞋痴的念头还是在他心中生起,他就应该注意这个恶的念头的来源。如果你注意去找这个恶的念头的来源的时候,你就能够把心中的贪、瞋、痴的恶念慢慢给它平息下去,因为他懂得找到这个恶念头的来源,以及他能把恶念头平息下去的话,他的心就能够趋向稳定、平静、专注和一心。就好像一个走得很快的人,他在想:我为什么要走那么快呢?为什么不能够走慢一点?因此他就放慢速度,然后就想:我为什么要慢慢走呢?我可不可以停下来?他就停下来,然后就想:我为什么要站着呢?我可不可以坐下来?然后他就坐下来,坐下来的时候他就想:我为什么要坐着呢?我可不可以躺下来?然后就躺下来。所以,他就慢慢地用比较细的姿态来代替粗的姿态,所以慢慢的,你一直这样对付,对付,你的姿势就越来越慢,越来越慢,最后你就来到一个非常细腻的姿势,最后你坐在那边,你很安静,虽然安静,但是你坐在那边还是要用力,所以你想:我还不够放松,我躺下来,躺下来是最放松的,所以他就是这样。我们对待恶念也是这样,我们开始走得很快,我们要放慢,放慢了之后我为什么不能够停下来?你停下来,停下来之后你想:我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就坐下来,坐下来之后你想:我为什么要坐着,我可不可以躺下来?因此你就躺下来,然后你就放松了,你心中就能够非常的平静、稳定、安定跟专注,跟一心。所以恶念也是这样,我们要懂恶念在心中的程度有多强,它是什么来源,它是什么形式出现的,我们一直在看它的时候,我们就认清那个恶念。

第五种,就是用方法来击败恶念头。这个我们必须要研究、知道恶念是怎么样,刚才我们讲要找到恶念的来源,它的形式、程度,然后你就懂,好,既然这样,我就要用方法来打败它,打倒这个恶念。就好像一个人,他知道敌人来侵犯了,因此他就用他很强大的军队,把侵犯的敌人打败一样。所以在《除寻经》里面佛陀说:当你去注意你恶念的来源的时候,如果心中仍然生起恶念,生起贪瞋痴的恶念头,这时候你要咬紧牙关,用舌头抵住上颚,你用决心:我要打败这个敌人,要强迫它,我要摧毁这个恶念。因此他咬紧牙关,舌头顶住上颚,用很大的决心来击败、强迫,来摧毁恶念的时候,他就能够成功了,他就能够达到稳定、平静跟专注跟一心。所以在经里面佛陀又说:当我们在注意某种对象的时候,因为这个对象,所以我们的心中就产生贪瞋痴的恶念头,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转移到上方去,这样我们就能够消除这些贪瞋痴的恶念,使它不继续下去。如果为了对付这个恶念,然后我们的心就能够达到稳定、平静、专注跟一心。然后要使我们能够知道这个恶念的危险,这时候我们就要努力,要克服这个恶念,我们知道它有害处,这是第二种方法。我们知道这个恶念的害处的时候,再继续用方法,就是恶念起的时候我们把它忘掉,使恶念停下来,那么我们的心就平静下来。我们再做下去,我们不止忘掉恶念,我们还要缓慢它,不要跑这么快,不要想太多,最后我们把恶念缓慢下来,最后我们用很强大的正念正知把恶念打败,一步一步做的,然后我们就使我们的心达到稳定、平静、专注和一心。所以我们做到这个时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是我们的心的念头的主人,我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心念,我们能控制自己心念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断除贪瞋痴,我们就能够摆脱被那个恶的念头的控制。如果能够这样修的话,我们也会观察到我们心中所起的念里面,后面的那个我慢,你就能观察到那个我慢,这样你就能修到五上分结去,就能够达到解脱一切的苦。所以,佛陀这样开示了之后,那些比丘听完了就非常欢喜,欢喜佛陀的教导,这就是关于《除寻经》里面的佛陀所教的方法,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昨天晚上我们所谈到的,这个是关于修根的方法,这是在《杂阿含 二八二经》里谈到的。

[杂阿含282]中,佛在迦微伽罗牟真邻陀林中,谈到修习诸根在接触到境时应采取的态度;

「佛告阿难,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1)缘眼、色、生眼识,见可意(喜爱)色,欲修如来厌离正念正智。
2)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不喜爱)故,修如来不厌离(不讨厌)正念正智。
3)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欲修如来厌离不厌离正念正智。
4)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可意,欲修如来不厌离厌离正念正智。
5)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不是喜爱的或不喜爱的),欲修如来厌、不厌、俱离舍(都舍弃) 心住正念正智。

如是阿难,若有于此五句,心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摄持,善修习,是则于眼、色、无上修根,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根。」

昨天也有一些人问这个问题,它有五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的眼遇到色的时候,我们看见我们喜欢的东西,这个就是喜欢产生爱了,贪爱,贪爱就是恶念,那么你就要赶快远离它,忘掉它,缓慢它,打败它,对不对?所以这个就要用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五种方法,《除寻经》的方法,用这五种方法来对付爱,你就要知道爱,你就要想办法用善念来代替它,或者忘掉它,或者缓慢它,或者打败它。所以虽然佛陀是讲离,厌离,你要修厌离,要修如来的厌离,就是佛所教的厌离,厌离的时候,正念正知厌离它,厌离就是你不要再继续想,所以才叫厌离。

所以第二个方法,当我们的眼遇到色的时候,生起眼识,我们不喜欢的,我们讨厌的,我们不喜欢的我们就不要厌离,我们知道面前遇到的是冤家,那我们会受苦,我们就很讨厌这个东西,但是你想要离开吗?也不能够啊,你的心中所起的是瞋恨心,那么你就要对付瞋恨心,你就保持平静的心,面对这个冤家。你不可能一直躲的,也不可能一直跑掉的,冤家最后也是会来找你的,如果是过去世带来的冤家,的确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大家要学,学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应该怎么样做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呢?处理这种东西的方式就是修慈爱,一直修慈爱,我们心中一直用慈爱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心。那么我们遇到那些瞋恨心很强的人,会害我们的人,我们还是静静地把爱散发给他,希望他安乐,希望他能够明白佛法,希望他能够生起慈爱的心,希望他不要造恶业,我们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所以就要修不厌离,不要讨厌,不要起瞋恨心,修如来不厌离正念正知。同样的,这边也可以用前面的五种方法,就是用善念来代替它,那就是修慈爱。

刚才我们讲到如何遣除杂念的时候,我们讲到第二种,就是眼看到色的时候,如果你生起眼识,这个眼识里面你知道你不喜欢这个,你同样也可以用前面《除寻经》里面所讲的五种方法,就是你要用善念来代替它,然后你要想恶念的坏处,你要忘掉这个恶念,或者你缓慢这个恶念,以及打败这个恶念,同样的方法来做。所以第二个例子,眼遇到色的缘的时候生起眼识,你不喜欢的,你不喜欢所面对的这个人,或者这个境界,或者东西,那你就要修不厌离,你不要讨厌它,不要讨厌,所以你要用前面那五种方法再来做。

那么第三种情况,你遇到色的缘,生起眼识的时候,它是同样有喜欢也有不喜欢,喜欢的你要厌离,不喜欢的你要修不厌离,不要讨厌。厌离的话就是你不要粘着它了,不要太过去追求它,所以叫厌离,这是第三种情况,里面你就要下一点功夫去研究、去学,才会的。

第四种情况就是倒过来,你的眼睛看到外面色缘的时候,生起眼识,它是不可意的,接下来是可意的。不可意的就是你不会喜欢它的,你不会喜欢它的话,你就不要去讨厌,所以你要修不要讨厌。那么后面的是喜欢的,喜欢的你就不要粘着它,就要厌离,不要粘着它那个境,这是第四种情况。

第五种情况,眼遇到色的缘的时候生起眼识,它里面有可意不可意跟可不可意,可不可意就是也不是喜欢也不是不喜欢,所以你就要修如来所教的厌离不厌离,还有舍。

我们就讲到刚才的第四个,就是关于遣除杂念的《杂阿含》二八二经的第四个,就是当我们的眼缘色的时候,我们生起眼识,这个眼识是可不可意跟可意,就是首先你是讨厌的,不可意,接下来是你喜欢的,所以是可意,所以对于讨厌的你就不要厌离,你不要在你的心中产生瞋恨心,产生讨厌的心,所以你不要厌离,你要面对那个境。那可意的呢就是你喜欢的,既然你喜欢的话,那你就要远离它,你就要厌离它。因为你喜欢的,所以你就要修远离,所以要正念正知,这是第四种情况。

第五种情况就是最后一种情况,你的眼缘那个色,生起眼识之后,你就会遇到这样的,你遇到有可意的有不可意的,也有同时,它是属于,你也不可以讲你喜欢,你也不可以讲你不喜欢,所以可不可意,它就等于是中性的,这个时候你要怎么样修?对喜欢的你要修厌离;对不喜欢的你要修不厌离,你不要讨厌;最后第三种,可不可意,你就要用中舍的态度,你就是放下的态度,平等心的态度来对它。然后佛陀就跟阿难说:如果你对这五种情况,你的心善于调伏它,心善于关闭,关闭就是你对那些喜欢的你把它厌离,就是远离它,就是关闭它,守护它,摄持它,来这样修的话,就是在修你的眼睛对色。同样的,耳朵对声,鼻子对香,舌头对味道,身体对触,还有意门对法,都是这样修。如果你这样修的话,就是最高的修根的方法,佛陀就说,就是这样的来修习,修习最高的修根的方法。这些我们昨天已经解释过了,昨天晚上我们讲修习六根门的时候,所以我们就把它讲完它。
接下来我们就讲到在《中阿含---漏尽经》里面佛陀所教导的,有七种断烦恼的方法,我们一个个用例子来解释。

第一种,有漏从见断,就是我们要有正见,如何生起正见?就是我们要相信佛,要相信法,要相信僧,要守好我们的戒,而且我们要常常正思维,而且要相信业,业的操作,而且要相信如果我这一世没有修好,还会有来世的,将来还会回来受苦的,如果你会这样想的话,这全部都属于正见。如果你能够这样想,你生起的任何烦恼,你都能够通过正见来断除烦恼,所以跟好的朋友在一起,跟善知识在一起,跟同修一起讨论佛法,或者跟善知识问问题,讨论佛法,都是帮助我们断除怀疑心、邪见等等,帮助我们起正确的思维,也帮助我们在修行佛陀的正法,这样我们就能够对佛陀所讲的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等等,我们就能够正确地认识,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慢慢地我们就会把心中的邪见断除。如果我们能够断除怀疑、戒禁取,断除身见的话,我们就能够破除五下分结的下三结,能够断除下三结,我们就能够证取初果。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通过正见来断除世间上那些人所有的各种各样的常见和断见,常见就是认为有一个不变的我,就好像开始你们问我这个问题,说我们有自性吗?为什么大乘佛教说我们有自性,我们自性是清净。如果你认为有这样的说法,这就是一种常见,你们认为有一个自性,这就是属于常见,这样的话就是一个永远不变的,清净的自性。也有一些人的说法就是说我们都有佛性,我们都能够成佛,这个也不是正确的,如果我们都有佛性的话,我们还需要修吗?我们都不用修,就等着成佛就是了,但是如果你不修的话,你永远也没有办法成佛,你永远也不会达到清净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巴利文叫作“巴哇纳”(Bhavana),“巴哇纳”就是你一直要修的,你要修习的,通过修习,我们才能够把我们的污染慢慢给它清净,所以我们这个见解要正确。如果你认为有常见,认为有一个自性,那就是常见,认为有佛性也是属于常见。那么断见,很多人都是这样想,他认为这一生只是唯一的这一生,死了就没了,所以这边来解释的话好像有点矛盾,你既然讲说认为这一世完了就没有了,既然都没有,我们都没有自性,那我们都没有自性,那就是假的,说没有了,那怎么还会有来世呢?因此而生起断见。我们会有来世是因为我们对轮回的现象不认识的关系,我们继续在造恶业,我们继续造恶业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况,它使我们又再出现,在下一世又再出现,那么又再继续经过生老病死等等这些苦。但是这个所谓的我是因缘的,它是一个因缘法,缘生缘灭的法,如果我们这样认识的话,我们就知道我有必要修行,“巴哇纳”,要一直修行,修戒修定修慧,我们通过修行才会真正断除轮回的现象,才能达到清净的境界,才能证到应供、阿罗汉、杀贼的那种境界,断除轮回了。所以我们不能够跟随世俗的想法,有常见,也不能够世俗的想法,有断见,认为死了就没有了那种见解,那么我们就能够消除对三世的疑惑,怎么讲三世?过去世是我吗?现在这一世是我吗?还是过去不是我,现在不是我,未来的是我,或者都是我,如果我们对这种东西有疑惑,那就是我们还没有弄清楚,对佛法,对佛讲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所以我们在心中就会产生疑惑,疑惑我过去世有没有,既然我过去世有,那么我这一世是我吗?未来世有吗?等等,那我是谁呢?我是哪里来的呢?那么众生是哪里来的?灵魂是哪里来的?有没有灵魂呢?各种各样的,这些都是属于邪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外道、婆罗门教等等,他们都认为有灵魂,有一个很强力的神,他会在那边救我们,我们如果行善,我们就不会去到地狱。

这道理是跟我们有一点相似,但实际上差很远,当然我们都要行善,我们不要做坏事,但是我们要寻求的是根本、究竟的解脱,从轮回的现象解脱。如果你把你的未来,你的前途,你的福利交给一个神,由他替你包办,那我们就不用修了,我们就全部把我们一切的东西都寄托给神就可以了,寄托给上帝,寄托给大梵天王,最高的神,他会给我们作主。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还是什么东西?我们自己都不能够作主了,那我们怎么样能够修到解脱,修到清净呢?所以佛陀才这样讲,他说如果有一个上帝的话,这个上帝他能够决定我们这一生祸跟福,当然我们这一生我们有行善、造恶,都是我们自己,但是他又能够救我们,所以他就能够决定,他说如果有这样一个神,这个神肯定是受污染,为什么说他肯定受污染?因为他不公平嘛,你看全世界的人各种各样都不公平的嘛,如果你有这样一个上帝的话,他必须公平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上帝,那么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你的袋子里有一百块,我也有一百块,这样;你吃一碗饭,我也是吃一碗饭;那你有一个房子住,我也有一个房子住,全部是公平的才是嘛。但是又不是这样,这个世间上又不是这样,世间全部都是不公平的,全部都是因为各自所造的业带来的,因此就不会公平,那上帝怎么去处理呢?所以佛陀才说,他其实不是上帝的处理,他是因为我们各自所造的业,带来不同的果,所以我们的果报不一样,才有这样大的差别:有的人富贵,有的人贫穷,有的人长得好看庄严,有的人长得丑陋,有的人长命,有的人短命,这个全是我们各自的业造出来的。

这样的话,我们的见解就会正,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见解才会正,我们就不会相信有上帝这回事,我们也不会相信外道所说的灵魂这回事。因为有灵魂的话,那个灵魂一世一世不会变的,但是从佛法的观点,哪里有灵魂?它只有识而已,那识一直在变的,识是一种因缘法,缘生缘灭的东西,所以这个都属于正见。我们有正见,我们就能够把心中所起各种各样的烦恼、疑问等等都消除掉,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叫作有漏从护断。我们心中产生烦恼,心中有了疑问,有了问题,有了恶念,那么我们有了漏了,我们就要保护它,保护自己的心,保护六个根门,收摄自己的六根门,断除烦恼。所以当我们这六个根门开着的时候,不可能把眼睛也盖住,耳朵也盖住,鼻子也盖住,舌头也盖住,身体也盖住,那就不要动,我们就不会起烦恼,这样的话那些瞎眼的、耳聋的、哑巴、白痴,那不是修得很好?但是又不是这样,不是这样修的,我们没有受到考验,所以我们必须让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还有意门,全部开着,我们一直受到考验,那我们一直在那边修,要修替代恶念,要修远离,要修缓慢它的恶念的作用,要修用决心打败恶念,这样等等。所以我们要用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修行才能够把我们的六个根门修到清净,所以怎么样使六根能够清净?我们要防护它,我们要建立起长城来,把六个根门建立起长城来防护它,不要给敌人来侵略我们。所以我们这样的话,贪心起的时候我们就修不净观,瞋心起的时候就修慈心观,痴心起的时候就修观照缘起,等等,用这些方法来防护,防护我们自己的心,这样的话,久而久之我们的心就会清净了,这就是有漏从护断,防护你的六个根门。

第三,有漏从离断。离就是你要离开那种境界,就是前面所讲的,我们要想办法,我们想这个境界有什么不好,然后我们想办法替代它,远离它。再比如说我们所遇到的是坏朋友,恶知识,或者外道,或者坏的邻居,或者我们住在不好的地方,或者有坏的那些伴党,这样你跟他们在一起的话一定受影响,那就会学坏了。环境来说我们也要远离,比如说那个环境有恶象,有恶马、有恶的牛、有恶的狗、有毒蛇,我们外面环境有深坑、有深沟、有山崖等等,悬崖,这样的话我们不要住在那边,要不然你一出门就掉下悬崖,所以你一定要搬到比较平的地方,把房子盖在那边,你不可能把屋子盖在悬崖旁边,一出门你看不见你就掉下去了。所以有漏我们要远离,我们的环境不好,环境不好我们就搬,搬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去,好的地方不会给我们一直带来危险。所以这些就是坏的知识,恶知识,坏的朋友,那些外道一直来骚扰,还有坏的邻居等等,坏的住的地方等等这样,这是第三种。其实这个远离来讲就是佛陀前面所教的那五种,要修厌离,可爱、可意的境我们要修厌离,就是你知道你会产生贪爱的话,你就要想办法离开那边。如果你是男的,你的眼睛又看到一个漂亮的女人,那你的眼睛一直盯住她的话,你会厌离吗?你若不会厌离,你不会厌离的话你心中就会起非分之想,你心中一起非分之想的话,那就是恶念,为什么要让心中起非分之想呢?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心污染呢?所以有漏要离,所以佛陀说要厌离,要离它,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种,有漏从用断,用是指每一种东西它有它特殊的用途。我们不要为了东西来贪求,贪得无厌,所以我们要懂得东西的用途,衣服是拿来做什么,桌子是拿来做什么,椅子是拿来做什么等等。我们都有各种各样的用具,衣服、住所等等,药,每种药都有不同的药的疗效,我们都要知道它的用途在哪里,你不可能肚子痛,那你去吃XXX,那就不对,你肚子痛要吃XXX或者其它的跟肚子有关的药,你要懂得它的用途,你不能随便乱吃药,这些都是跟这个有关系。所以我们应当受用衣服的时候知道它的用途,我们要受用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它的作用在哪里,结果我们就不会贪求多得,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就免除烦恼,也不会产生新的病,这样就会帮助我们的修行。尤其是我们出家人,当我们得到袈裟,得到食物,得到房舍、卧具,得到药物的时候,我们都要想它有它的用途,我们不要贪得,所以我们都是为了能够使这个身体安乐,这个身体能够得到保护,这个身体能够得到一个地方安静地修行,能够休息的时候休息,平安,不会受野兽等等的侵扰;我们在用药物的时候懂得,我吃了这个药,这个药会使我的什么毛病早点康复,使我不会再继续生病。所以我们都要懂得它的用,就是它的用途是在什么地方,这是第四种。

第五种,有漏从忍断,忍就是我们不要厌离。前面讲缘色生起眼识,它是不可意的,你就要修不厌离,你知道它是不可意,但是你又不能逃掉,所以你不能厌离,你要在那边忍受。所以有漏从忍断,就是忍受苦,忍受痛处等等,通过这样培养,使你认识这个世间是充满苦的,这样你会培养起心中的善念,就是精进心,要有忍辱的心,要有慈爱的心,遇到冤家你也是希望他安乐,你不可以说愿他怎么样怎么样,起恶的念头。所以有不好的环境来磨练的时候,我们要忍住饥渴,忍住寒冷跟热,忍住蚊虫跟苍蝇的骚扰,忍住那些虱子、跳蚤等等的骚扰,还有忍住恶风、冷风、或者太阳晒的情况,还要忍那些恶人骂你的声音等等,恶人骚扰,骂你,或者打你,拳头加在你的身上,侮辱你,用口骂的话来侮辱你,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只有做什么?你不要厌离,只有忍辱、忍辱,所以非常痛苦。乃至命欲断的时候,你知道如果受了这种苦,可能要死了,命要断了,生病了,要死了,你都会忍,忍住它痛苦,这些种种很苦,不快乐的事情都能够忍受,那么不会被烦恼和忧愁来困扰你,这叫有漏从忍断。

第六种,有漏从除断。有漏从除断跟前面所讲的一样,你就是要想办法来缓慢那个恶念的作用,以及击败那个恶念,所以叫有漏从除断。我们起了恶念,我们要想办法找它恶念的来源,减轻它的程度,那么用方法来对付它,消灭那个恶念,消灭那个烦恼。所以烦恼起的时候我们要思维,怎么样,它是什么原因生起来的,什么原因,它的程度怎么样,它有多强,我能不能够忍受,我能够用什么方法来把它消除掉。所以你能够用方法来消除这个烦恼的时候,这个烦恼将来就不会再来骚扰你,不会再困扰你,所以你要思维它的原因,跟我们攀缘外境,所以我们要想这些外境都是无常、苦、无我,我们明白这个,我们才能够断除我们心中对外境的攀缘跟执取。执取里面有四种:欲取、见取、戒禁取跟我语取。我们能够断除执取的话,我们就能减少、缓慢或者除去我们心中对外境生起的贪啊、瞋啊、愚痴等等烦恼,所以有漏用方法来除掉它。

第七种,也是跟这个一样的,只是说第六跟第七是互相配合的,就是要思维,想了以后用方法来断除,第七是要你用思维。所以我们培养七觉支,培养七觉支里面第一就是正念,第二是择法,选正确的法门,择法就是想我用什么方法来断除这个烦恼,我有这个贪心,我有这个瞋恨心,我用什么方法来调伏它。所以你要懂得它的择法,你选正确的法门,然后你就能够调伏烦恼,然后你就精进,你把烦恼消灭之后你就得到心的安乐,就是喜乐、一心,最后才是舍,这是七觉支。所以在修行来讲,我们要依远离、依无欲、依趋向于寂灭这些目标,我们要远离恶人,远离生起烦恼的地方,远离那些坏的朋友。依无欲,我们的心中会生起欲望,所以我们就要想我应该怎么样使我减少我的欲望,我们只是要填饱肚子而已嘛,我们才能有精力来维持一天的工作,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吃太饱,足够就可以了,所以要无欲,不要一直说怎么没有这个菜,怎么没有那个菜等等;怎么没有我喜欢的这个东西,怎么没有我喜欢的……你心中如果一直生起欲的话,那就很难了,就非常难断除心中的欲,也就不是在修行了。最后依趋向寂灭,趋向寂灭就是我一定要走到涅槃,这是我的目标。如果你一直没有忘记你的目标的话,你会一直向着那边修去的。如果你把目标都忘了,你就不会依趋向寂灭了,所以你自己要问你自己,如果你是认真要在修行,要得到成果,那你有没有一直想着那个目标?那个目标就是寂灭,就是达到涅槃。所以用这三种方法,依远离,依无欲,依趋向寂灭,三种依来修七觉支,修四念处来培养我们的念觉支,然后修习抉择善恶法来培养我们的择法觉支,精进断恶修善来培养精进,培养定觉支,来培养喜,修定来培养轻安和乐,修定来培养定觉支,修观照来培养舍觉支,所以依远离、依无欲、依趋向寂灭,慢慢我们通过培养七觉支,我们通过这样修行、思维,就能够使得烦恼慢慢地灭除掉,然后达到寂灭解脱。所以我们一个人要是用这些方法,用戒调伏自己的烦恼,用定使心中一直有正念正知,用慧,就是一直要观照名色法是无常、苦、无我,这样的话我们也能够慢慢地把贪瞋痴减弱,把贪瞋痴慢慢减弱的话就是在修,真真实实在修禅,这才是真真实实地修禅,这样正念就会提升,正念提升的话那些烦恼就减弱了,烦恼减弱,慢慢我们就通过佛陀所讲的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一个个地把它断,断的话就能证果位,能够证果位的话你自己知道,不用别人告诉你的,所以你知道自己在证得什么果位,到了什么地方,修到什么地方,你自己知道。
所以今天跟大家讲的如何遣除杂念的方法就到这里为止。

现在大家有问题吗?
问:佛教对风水有什么看法?
答:你要风水好就把屋子盖在高的地方,就像我佛宝寺这样,风特别强,雨来的话雨也很大,那就风水好了。

法增比丘

沒有留言: